三伏天到了,三伏天是中國農歷小暑與大暑之間的一段時間,它是一年中氣溫最高而且潮濕、悶熱的日子。氣溫節節攀高,各類健康問題也接踵而來,暑熱暑濕就成了我們防范的重點。
研究表明,當環境氣溫達到33℃時,人在安靜的狀態下就會出汗,但尚能保持產熱與散熱的平衡。如果此時還進行體力活動,則出汗量就會大增,而較高的空氣濕度和較小的風速,又使汗液蒸發無法快速,人體散熱出現困難,體溫調節就受到限制,熱量積蓄在體內,就有可能引發全身發熱、頭暈、口渴、惡心等中暑癥狀。許多人在三伏天會感到口干、咽痛、燒心等。
在中醫看來這其實是上“火”的表現。中醫把頭昏、咽喉腫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熱癥狀叫“上焦火”。上焦有火,多表現為咽喉疼痛、口干、唇裂、目赤伴有干咳。小孩可表現為不肯吃飯,煩躁不安,甚至不愿喝水,口腔疼痛等炎癥問題。因此,“下火”是夏日防暑的必備功課。
專家建議,在“三伏天”,人們飲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少吃油膩和辛辣食物,同時可以適當服用適合自身體質的降火藥物。由全國著名口腔專家黃銘楷教授研制的白云山口炎清顆粒含有被譽為“清熱之極品,瘡瘍之圣藥”的山銀花既能抗菌消炎,又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白云山口炎清顆粒的主要成分有天冬,麥冬,玄參,山銀花,甘草。主要功效是滋陰清熱,解毒消腫,涼血利咽,多用于陰虛火熱所致的口腔炎癥。其中天冬、麥冬養陰潤肺,益胃生津。麥冬甘寒,清熱清潤,清心肺之熱,養陰除煩,還可以養胃腸,止渴潤燥。玄參清熱涼血,滋陰解毒,利咽消腫。山銀花清熱解毒消腫,山銀花含有綠原酸,抗菌,抗病毒效果很好,比如久治不愈的各種感染,可能吃抗生素不好使,但山銀花水說不定能起到非常好的療效,山銀花性寒味甘,氣平,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熱毒瘡癢啊,癰疽疔瘡,各種感染都可以。甘草可以調和諸藥,還能夠解毒。
值得注意的是,口腔炎癥容易反復發作,所以平時要注意做好預防措施。譬如,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常用淡鹽水漱口;戒除煙酒,飲食要清淡,多飲水,多吃新鮮水果及蔬菜,少食用辛辣的食物;生活起居有規律,保證充分的睡眠;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等等,以減少口腔炎癥發生的機會等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