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兩個誤解”背后 豐田的繼承與進化從何而來?| 汽勢原創

    過去的一個季度,于中國車市而言,伴隨著一輪慘烈的“價格戰”和新能源車市滲透率繼續一路攀升的市場境況。過去的一年,中國的電動化和智能化引領了全球車市,2023上海車展,更是被譽為智能電動汽車的市場風向標。

    也因此,全球汽車格局在智能電動化浪潮下進入洗牌和重塑階段,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一馬當先,比亞迪2022年光速崛起,BBA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轉型電動化,盡管BBA被譽為大象轉身,速度緩慢,但大象的力量同樣有目共睹。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在此種浪潮下,盡管公司經營業績俱佳,然而豐田卻在過去幾年在電動化方面受到眾人擔憂。4月7日,豐田召開“新體制方針發表會”,繼任豐田社長僅一周的佐藤恒治以“繼承與進化”為理念,組成了新的經營團隊。

    佐藤恒治強調,在繼承“以商品和地域為中心的經營”的基礎之上,努力進化成為以研發純電動車為中心的移動出行公司,并將繼續圍繞“電動化、智能化、多樣化”這三個方面來推進豐田的改革與挑戰。“繼承與進化”儼然成為豐田未來行動指南。

    4月18日,2023上海車展開幕,豐田攜手一汽豐田、廣汽豐田以及雷克薩斯品牌參展,TOYOTA bZ純電動專屬系列兩位新成員也在上海車展迎來全球首秀。不過,豐田首先要面對的,是外界對于豐田的誤解。

    “兩個誤解”背后

    時代變了。過去外界對豐田有著統一而堅定的標簽,如今,在智能電動化浪潮下,卻需要回答當前被外界擔憂的兩個難題,即:

    1、電動化戰略現在發力看上去有些時機落后?

    2、智能化是否過于保守?

    事實上,激進和保守,并無真正的標準。

    這件事背后的邏輯很簡單。一方面,豐田所有戰略層面的考量,最不能忽視的事實是,豐田是一家高度全球化的公司。從全球角度看,燃油車業務,HEV,不僅利潤穩定上升,且市場依舊在延續可持續性。

    2023財年前三季度(2022年4月1日至12月31日),豐田汽車營收27.46萬億日元(約1.44萬億人民幣),同比上漲18.01%。整體來看,傳統燃油業務依舊相當賺錢。

    另一方面,在智能化上也只是技術路線的區分。主流車企區別于互聯網公司激進的自動駕駛路線,采取逐步過渡路線。此外,豐田“以人為本”的理念,更在意智能化帶來的安全、安心、舒適、便捷。

    此次車展,豐田推出T-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oyota Space智能座艙和Toyota Connect智能互聯,在自動駕駛領域與小馬智行開展合作。總體而言,這并非豐田的保守,更不是傲慢,與姿態無關。反而,是基于上述客觀環境所做出的企業戰略和調整,是長期主義的企業價值觀在起作用。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繼承與進化,意味著薪火相傳、承前啟后,更代表繼往開來,在此背景下,豐田新能源汽車路線圖來了。

    繼承與進化:新能源路線圖出爐

    作為豐田全球最主要的北美和中國市場,電動化浪潮席卷而來。以中國市場為例,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完成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滲透率超2021年12.1個百分點。預計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850萬輛,滲透率將達36%。

    這些標志性的突破和市場變化,掀起了新能源車市的狂飆趨勢。這個趨勢一旦開始,就不會停止。

    豐田章男曾說:“與哪個國家戰斗由國王決定,怎樣戰斗由將軍領導。勝敗也都由國王決定。但在決出勝負之前,將軍要持續戰斗。”留給現任豐田汽車社長佐藤恒治的使命,已然開始。

    4月7日,豐田召開的“新體制方針發表會”,對于電動化,言簡意賅。

    豐田將成立一個新的專門部門,專注于純電動汽車的研發和生產。目標是到2026年全球年銷量達到150萬輛。在中國市場,豐田將在2024年投放2款在中國本土開發的純電動汽車。

    這也意味著豐田在堅持全方位電動化路線的同時,將電動化提升到重點對待,尤其像中國這樣具體又高速崛起的市場。

    車展現場,中嶋副社長也是金句頻出。他強調,重要的并不是制造自己想要制造的汽車,而是制造真正讓中國消費者感到喜悅的汽車。

    與此同時,豐田將以純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混合動力車及外插充電式混合動力車全方位電動化技術,提供全線豐富的選項。

    豐田想要怎么做?

    毋庸置疑,中國是豐田電動化重中之重。

    在18日車展現場,佐藤社長以視頻致辭,他說:“當今的汽車產業中,中國的電動化和智能化走在了市場的前列,對于力爭成為移動出行公司的豐田來說,在中國的舉措有著重要的意義,那就是要引導豐田的變革。”

    他強調,在最重要的選項之一BEV方面,豐田將與合作伙伴一同加速中國專屬BEV的研發,迅速擴大產品陣容。

    為此,豐田計劃更多的投入在中國的現地化研發,從而可以更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這里涉及兩個關鍵:一是研發與智能化;二是產品。

    研發方面,值得一提的是Toyota Space 智能座艙,由中國工程師團隊為中國消費者企劃、研發,通過智能設備無縫銜接、AI 助手的個性化定制、拓展車內大屏應用,實現智能新體驗。

    此外,豐田在自動駕駛領域與小馬智行的合作正在深化,具體來說,豐田提供雷克薩斯 RX、豐田賽那等車輛,由小馬智行搭載自動駕駛系統后,在多地開展商業化示范運營,并正在計劃提供 bZ4X 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支持小馬智行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商業化落地。

    中嶋副社長也開誠布公,他認為,中國的智能化技術,如智能座艙、語音識別以及自動駕駛等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這也是豐田應該學習的重要領域。他表示,在智能化領域,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度極高,通過現地化提升研發速度是當務之急。和中國專屬純電動車的研發一樣,智能化技術也會強化并推進在中國的現地化研發。

    產品方面,截至目前,TOYOTA bZ純電動專屬系列已經發售了“擁有4驅優異越野性能”的SUV bZ4X,主打寬敞舒適空間的三廂轎車bZ3也以上海車展為契機開始銷售。未來,豐田將繼續推出TOYOTA bZ純電動專屬系列的產品陣容,覆蓋更多細分市場與應用場景。

    2023上海車展,bZ 系列兩位新成員上海車展全球首秀,這兩款車型都將于2024年正式導入。首先是“bZ Sport Crossover Concept”智享跨界,由豐田與BTET(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以“Reboot”為開發理念,采用了更加激進,有標志性的造型語言,同時持續進化的自動駕駛技術。

    第二款新車是“bZ FlexSpace Concept”悅動空間。由豐田和廣汽集團、廣汽豐田、豐田中國研發中心共同研發。超大車內空間,提供移動客廳般的舒適與便捷,并且全面升級車輛智能化與場景化體驗價值。

    多樣化方面,在中國,以商用車為核心的氫燃料電池車市場正在快速發展,明年春天,首家在日本以外地區建造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專用工廠將在北京投產,豐田將繼續在商用車及乘用車領域不斷擴大朋友圈。

    汽勢觀

    用最近的一個小故事來看長期主義的勝利。當屬當下最火熱的ChatGPT ,今天距離 ChatGPT 發布,已經接近140 天了。而在140天前,OpenAI 從創立公司到推出 ChatGPT,整整走過了八年,在那之前,默默無聞,無人問津,但期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資源。正是這種對技術的信仰,才能讓他們取得一鳴驚人的成就。

    豐田的繼承和進化,正是基于長期主義的堅守。

    自2010年起,豐田進入高速發展期, 2014年3月底,豐田集團的全球銷量在汽車歷史上首次突破1000萬輛大關。2020年,豐田時隔五年再次重回全球銷量第一寶座。豐田汽車在銷售收入、營業額、市值等核心指標上均達到歷史新高。

    對于這樣的一家全球車企,佐藤恒治既看到了變化,也看到繼承的重要性。這符合豐田一向的企業哲學,即佐藤恒治認為的:對于繼承和進化這樣一個主題,最應該繼承的就是豐田造車哲學,制造更好汽車的價值觀。

    隨著中國電動化的提速,豐田在消除外界誤解的同時,主流車企的反攻正式拉開大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