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北大國發院黃卓教授解讀宏觀變局下的投資策略:如何平衡收益和風險

    自2022年開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震蕩。在近期疫情緩和以及“穩增長”大背景下,市場開始底部反彈,但后市總體走勢仍然比較復雜。

    “ 雖然經濟面臨不確定性,但中國資本市場仍存在著非常大的機遇。” 2022年7月8日晚,北大國發院MBA中心聯合雪球聯合推出2022雪球基金直播節-北大國發院MBA智庫課堂。本次直播特別邀請到北大國發院助理院長、長聘副教授、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計算與數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黃卓老師分享:“宏觀變局下的投資策略:如何平衡收益與風險”。

    權益類投資時代開啟,基民增加

    黃卓老師首先介紹了當下的宏觀環境:新冠疫情沖擊之下,“全球經濟增長減速,而且復蘇緩慢”;“俄烏沖突引發新一輪全球糧食和能源危機,原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發全球性通貨膨脹”。與此同時,全球化在遭受不可逆影響,地緣政治格局正在劇烈變化,“中國經濟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

    關于機遇,黃卓老師表示:“雖然經濟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但是中國資本市場仍然存在非常大的機遇”。具體而言體現在三個方面:

    1. 權益類投資時代開啟。房產作為可投資資產吸引力下降、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規模估計超過150萬億元,但是權益資產配置偏低。余額寶等線上理財工具或財富管理平臺,幫助普通投資者跨越了線上理財的門檻。

    2. 銀行理財打破剛兌,實行凈值化管理,回歸幫投資者理財的業務本質。同時,越來越多A股股民轉為基民,通過基金類產品或機構投資者參與股票市場的比重在持續增加。

    3. A股市場的質量、監管都在持續提升。中國A股上市公司已突破4682家,成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條例不斷完善,同時設立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機構投資者占比也顯著上升。這都是市場走向成熟、質量持續提升的表現。

    他同時提到,現在越來越多的A股投資者從股民變成了基民。以前有一種說法是“A股散戶化”,有很多個人投資者去買股票。相比美國市場,通過機構投資者參與股票市場,我們的比重相對較低。但經過過去幾年的發展,我們看到了一些積極變化,特別是2020年,這是基金非常火熱的一年,整個公募基金發行超過1400只,2021年數量增加得更多,新發行了大概1900只基金,整個基金的市值規模達到了25萬億,在全球排第四位。

    提升自我認知,構建雙層投資體系

    關于平衡投資的收益和風險,黃卓老師面向普通投資者,就進行權益市場投資構建了一個簡單的雙層體系:

    第一層是完成三個維度的“認知革命”:對投資產品、市場以及自我的認知。

    黃卓老師提到:“大部分投資者都是按照對產品的認知到市場的認知再到自我的認知,但我的建議是,當你進入資本市場時,你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對自我的認知。”

    他認為,“對自我的認知”包括:要知道自己有多少資金可用于投資,可承受的虧損金額是多少;投資期限是多少;風險厭惡程度,這也決定了你在投資時可以投什么樣的產品;最后是要對自己的行為偏差有所了解,因為這些行為偏差都會對投資業績產生影響,比如過度交易、追漲殺跌、處置效應等。

    第二層是構建自己的資產配置框架和投資策略。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保住本金,不虧錢;最核心的理念是風險和收益平衡;通過大類資產配置分散化風險。

    鑒于股市通常“牛短熊長”的特點,黃卓老師建議,無論是保守型、被動型、主動型還是半主動型投資者,控制風險和回撤至關重要,這樣才能保證投資者有比較好的持股體驗,保證牛市到來時不會空倉,才有可能獲得資本市場帶來的相對較高的預期收益。

    黃卓老師進一步給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建議。對于保守型投資者,他建議關注投資的長期收益率實現養老理財的需求,可以通過犧牲一定的流動性獲得更高收益,同時拓寬穩健性投資產品,諸如正在試點中的銀行養老理財產品、“固收+”基金、基礎設施公募REITs等新型穩健投資產品。此外,要關注產品的管理費和銷售費率,同類長期產品建議買A端不買C端。對于被動式投資者,他建議定投投資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等寬基指數基金,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在債券和股票資產中進行固定比例的配置。對于半主動式投資者,他建議可以考慮加入不同行業、風格的組合。

    識別與規避“投資陷阱”

    關于規避投資中的陷阱,黃卓老師特別提醒積極/主動型投資者:最大的陷阱就是投資不夠分散化。對于偏好抄底策略的投資者,尤其注意不能持股集中度或者行業集中度過高,因為中國個股或行業基金的個體風險特別大,容易受到公共政策的影響。第二大陷阱就是明星基金投資陷阱。選好的基金和基金經理都非常有挑戰性,尤其是存在“冠軍詛咒”和“規模詛咒”?;裢呶贿M、低位出,容易出現基金掙錢但是基民不掙錢的結果。第三大陷阱是價值投資陷阱。價值投資主要看估值,但是估值的指標中反映現金流基本面的指標是慢變量、反映價格的指標是快變量,這就會造成價值股指標好看往往是股票下跌顯得好看,但是慢變量并沒有反映出來。很可能不斷下跌的價值股,最后演變成困難股甚至破產股。另外,價值投資的反轉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普通投資者往往等待不起就平倉離場。第四大陷阱是成長性投資陷阱。主要表現為錯把周期股當成長股,一旦周期轉換,投資者就會遭受盈利減少和估值倍數下降的“戴維斯雙殺”。另外,市場對成長股主要看重其持續增長的潛力,當成長股的增長減緩和估值邏輯發生改變后,價格就會大幅下跌,這時投資者容易用價值股的思路進行抄底,結果越買越跌,遭受持續的損失。

    主題演講結束,黃卓老師還就“中國的資本市場未來的十年會不會迎來高速發展” “量化投資在中國未來5到10年有哪些發展趨勢” “投資REITs產品中的注意事項” “投資者如何提升宏觀趨勢判斷和思維能力”等問題與聽眾互動。

    本場北大國發院MBA智庫課堂由北大國發院MBA中心和雪球聯合推出,也是本次雪球基金直播節的重磅活動之一。從6月27日開始,直播節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里,數十位知名基金經理、雪球資深用戶等與投資者共同審視下半年市場機遇,挖掘各行業賽道長期投資價值。

    提示:本次講座內容僅作知識和觀點分享,不作為投資建議。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簡稱“國發院”)是北京大學一個以經濟學為基礎的多學科綜合性學院,前身是林毅夫等六位海歸經濟學博士于1994 年創立的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2008 年更名為國家發展研究院。學院秉承北大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學風,高度關注中國的現實問題,致力于學術與現實的結合,不遺余力地推動中國進步,是北京大學構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國發院在教學、科研和智庫方面都取得了非凡成就,其中又以智庫的成就最為公眾所熟知。這里不僅聚集了林毅夫、周其仁、張維迎、易綱、海聞、宋國青、曾毅、閔維方、汪丁丁、姚洋、黃益平、余淼杰、徐晉濤、劉國恩、盧鋒、趙耀輝、林雙林、李玲、傅軍、陳春花、胡大源、張黎、馬浩、楊壯、宮玉振等一批智囊人物和著名學者,而且對智庫工作有一個共識:好的公共討論不僅有利于形成更科學的決策,而且有利于凝聚共識,提升政策執行的效率和質量,從而更有力地推動社會進步。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MBA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原北大國際MBA),是國內商學教育的翹楚,成立于1998年,由北大國發院運營,匯聚全球頂級商科教育資源,國際特質鮮明,同時深得北大人文底蘊,“中西合璧、知行合一”,“依國家智庫、鑄商界領袖”,成為中外合作辦學的開創者和領導者。目前,北大國發院開設兩個國際MBA項目:北京大學—倫敦大學學院MBA以及北京大學—弗拉瑞克商學院MBA,每年秋季開學。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