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人民政協網丨柏睿數據總裁梁雪青:創新破題助數據中心建設可持續發展

    近年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已成為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性技術,科技創新催生了新經濟的蓬勃發展,也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人民政協網開設“話說新經濟”專題,特邀柏睿數據總裁梁雪青,探討創新破題助數據中心建設可持續發展。

    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虛擬現實、云轉播等技術被廣泛應用于2022年北京冬奧場館中,不僅打造了“科技冬奧”,也實現了真正的低碳冬奧,為北京市留下了豐富的低碳遺產,展現了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與實踐。

    新技術廣泛應用的背后是數據中心的支撐,數據中心作為信息產生、計算、儲存、傳輸的物理載體,正在滿足日漸增長的算力需求。而隨著數據中心作用的凸顯,聚焦綠色數據中心發展過程中,如何解決數據中心高能耗問題和發展算力也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從當前存在的問題來看,首先存量數據中心面臨高能耗問題。近年來,隨著中國IDC市場規模擴大,數據中心能耗總量也在不可避免地增長。在我國提出“3060”目標下,數據中心行業高耗能問題已受到廣泛關注,甚至有人稱其為“不冒煙的鋼廠”。如電力成本就占數據中心營運成本50%以上。從國家能源局顯示的數據來看,2020年中國數據中心耗電量突破2000億千瓦時,耗能占全國總用電量2.7%,預計到2030年數據中心用電量可能在2020年基礎上增一倍。根據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的信息,2018年北京市數據中心總耗電量就已達到約100億千瓦時,占北京全社會用電總量的8.76%。

    其次是算力發展應用存在壁壘。隨著數據爆發式增長與算力單點性能極限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國算力節點通過網絡靈活高效調配算力資源的能力仍存在不足,算網協同和全局調度能力弱,難以滿足數據對算力隨需處理的需求。在算力需求逐步釋放的同時,算力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仍不夠,應用場景落地推廣難度較大。普惠性算力設施建設尚不完善,企業自建成本高、前景不明確,落地算力應用的積極性受到影響。我國算力技術產業持續取得新突破,但關鍵技術受制于人,存在標準缺失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有四個方面建議:

    第一,支持數據算力核心技術企業發展。大力支持科技企業加快節能低碳技術的研發應用,尤其支持攻克“卡脖子”相關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企業。硬件方面,重視自主可控的數據庫加速芯片研發,重視存算一體機等新型算力技術研究和儲備;軟件方面,重視核心數據庫軟件國產替代。軟硬結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數據中心能耗,構建自主可控的算力生態。

    第二,促進創新成果應用轉化。意識上引導企業應用新低碳技術、新低碳產品。合理利用好全區現有資源,加強資源對接和統籌力度,推動高算力技術產品的應用。對采購國產算力產品的企業提供適當補貼,鼓勵國企、央企等單位優先采購國產技術產品。

    第三,加快人才高地建設。支持和引導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圍繞數據算力提升,加強學科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打造人才培養高地。制定更為積極的特殊人才引進、落戶政策等,擴大人才蓄水池。

    第四,強化技術標準支撐。確立和鞏固轄區內企業在數據領域的優勢主導地位,支持加快建設全國乃至世界有影響力的行業標準,支持數據庫等標準體系建設,以支撐新技術、新應用落地。

    (作者系北京市朝陽區政協常委、朝陽區工商聯副主席、柏睿數據總裁 梁雪青 )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