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大力推動生命健康產業發展 宜興10年引進項目投資700多億元

    10月18日,在2021中國陶都(宜興)金秋經貿洽談會暨鄉賢人才發展大會上,宜興鄉賢褚君浩、陳志南、任南琪、丁榮軍等10位院士揭牌“院士之家”;同時,褚君浩院士團隊總投資1億元的薄膜電池激光精細微加工技術研發項目、陳文興院士團隊總投資6000萬元的廢舊聚酯高值化再生利用關鍵技術研發項目,與兩家本土企業進行了合作簽約。

    宜興市委書記封曉春說:“宜興將為廣大鄉賢、院士、客商在宜發展提供最貼心的服務、最暖心的政策、最溫馨的環境,讓大家在這片朝氣蓬勃、充滿生機的熱土上,盡情創新創業、成就美好未來。”

    據了解,最近10年來,廣大鄉賢幫助宜興引進了總投資700多億元的50多個優質項目,搭建了130多個省級以上科研平臺;各層次優秀人才紛紛來宜、創新創業,攜手開啟了“打造中心城、奮進新征程”的宏偉藍圖。

    作為今年太湖人才峰會重要活動之一,中國陶都(宜興)金秋經貿洽談會暨鄉賢人才發展大會成績斐然:共有204個“雙招雙引”重點項目進行了現場集中簽約,總投資1523.6億元;宜興市鄉賢地圖正式發布;第二屆太湖灣國際青年精英科創挑戰賽現場頒獎;生命健康產業、集成電路產業等論壇也吸引了來賓的目光。

    據悉,宜興市委、市政府在春節、中秋節前制作了《致宜興在外鄉賢的一封信》《致宜興在外鄉賢的一封家書》,向所有在外鄉賢送上節日祝福。在今年3月啟動的第二屆中國宜興太湖灣國際青年精英科創挑戰賽中,很多創業導師是宜興鄉賢或“鄉賢+”,他們在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方面進行全程指導,該賽事已躍升為長三角地區同等規模賽事最具吸引力的創賽之一。

    宜興鄉賢名人多,他們在文化、經濟等領域忙碌的身影從未停歇。在章劍華、尹漢胤等宜興籍人士的幫助下,宜興市美術館多次引進全國性美術展覽,收到鄉賢史秋鶩、錢洪兵等人的捐贈,豐富了館藏。宜興市博物館內常設名人館陳列,長期與尹瘦石、吳冠中、徐悲鴻、吳祖光等宜興籍名人后代保持共建合作聯系,打造的“宜興數字名人館”已于今年6月上線。

    2017年,宜興市有史以來投資體量最大的旅游業項目、總投資達210億元的國際旅游度假區、雅達健康生態產業園項目落戶,宜興鄉賢、雅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建寧表示,該項目定位為面向華東、輻射全國的康養主題復合型泛文旅小鎮,而宜興的自然、人文、營商環境,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同為鄉賢的靈山文化旅游集團董事長吳國平和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王磊也時刻關注家鄉的變化和發展。2020年,由靈山集團總投資200億元、建設用地約3250畝的大拈花灣文化旅游康養項目進入實施階段,有力推動錫宜一體化協同發展提速。今年以來,阿斯利康與宜興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將阿斯利康大學賦能基地落戶宜興,大力推動宜興生命健康產業發展。

    宜興市投促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累計新增有效信息項目31個,投資總額約504.85億元。其中,由鄉賢推薦的項目為5個,合計總投資約為256億元。

    周培源、蔣南翔、潘菽、唐敖慶、史紹熙、徐悲鴻……這些耳熟能詳的名人都是宜興籍。今年2月,宜興市委、市政府專門下發了《關于深耕鄉賢服務發展的工作意見》《關于加強鄉賢聯系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成立我市重點產業鏈鄉賢招商工作專班的實施方案》《宜興市鄉賢綜合信息平臺管理辦法(暫行)》,形成了“1+3”的工作體系,為全面推動鄉賢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目前,已累計入庫鄉賢3037人、在校大學生7653人。

    為打造鄉賢文化陣地,宜興市對杰出鄉賢故居、舊居等場所進行總體規劃,切實加強保護和修繕,按照“先點后線、串點成線、由點及面”的實施步驟,探索形成鄉賢文化的美麗風景。與此同時,宜興市還在楊巷古鎮打造了占地面積約9500平方米的楊巷鄉賢文化博物館。

    “十四五”時期是宜興搶抓機遇、跨越趕超的歷史窗口期,宜興將以“聚力打造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市,奮力走在率先實現現代化最前列”為奮進目標,著力把鄉賢“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硬實力”,以鄉愁為紐帶,積極發揮“鄉賢+”作用,共譜美麗家鄉新樂章。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