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國字號”創新平臺“立柱架梁” 安徽創新駛上快車道

    今年1月至6月,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加值在去年快速增長的基礎上,再次發力,同比分別增長34.1%、26.9%;全省吸納、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達312.45億元、284.67億元,同比增長158.5%、89.29%。全省主要科技創新指標呈現加速增長態勢,以“芯屏器合”為標識的新興產業形成體系、以新型“銅墻鐵壁”為代表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 “大智移云”為牽引的數字經濟蓬勃興起。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我省瞄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實施“六大科技創新行動”,努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第一方陣。

    重大原創成果“多點開花”

    2016年至2019年,我省累計41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864項科技成果獲得省科技獎。在量子信息、熱核聚變、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取得了一批突破性原創成果。

    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物理實驗實現了可重復的1.2億攝氏度101秒等離子體運行和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嫦娥鋼”為“天問一號”著陸緩沖機構設計及探測器成功軟著陸作出重要貢獻,“質子刀”“量子顯微鏡”和“墨子號”實驗衛星、“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國產緊湊型超導回旋質子加速器、“海絲一號”SAR載荷系統等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競相涌現,實現了重大科技成果“多點開花”。

    特別是在量子信息、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前沿領域,“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單自旋量子精密測量譜儀等量子測控產品打破國外壟斷,基于合肥先進計算中心的量子計算“雙創”平臺于2020年12月25日成功上線,國內首個量子鉆石原子力顯微鏡實現產業化落地,呈現出“起步即提速,開局就爭先”的蓬勃發展態勢。

    人工智能方面,中電科38所自主研發出“魂芯二號A”信號處理芯片,單核性能超過國際同類芯片性能;華米科技成功研制全球首款智能穿戴領域的“黃山1號”人工智能芯片;科大訊飛研制出世界唯一讓機器達到真人說話水平的語音合成系統。

    此外,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合肥光源”攻克恒流運行關鍵技術,性能達到國際三代光源先進水平;安農大在世界上首次破解中國種茶樹全基因組密碼。 2020年,我省12個項目進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最終評審,全省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5.4件,較2015年增長2.6倍。

    “國字號”創新平臺“立柱架梁”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我省緊緊圍繞“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的戰略定位,統籌推進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五個一”創新主平臺和安徽省“一室一中心”分平臺建設。一批“國字號”創新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建成各類國家級研發平臺210家、“一室一中心”28家、省重點實驗室175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34家、院士工作站62家,安徽已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省份。

    大科學裝置,國之“重器”。在合肥,大科學裝置數居全國前列并呈集群發展之勢——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性能不斷提升;合肥同步輻射光源實現恒流運行,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磁場強度達42.9T、位列世界第二。按照“四個一批”的思路,安徽正規劃建設大科學裝置集中區,梯次推進大科學裝置建設,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設施、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時合肥基地等加快建設,合肥先進光源、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強光磁集成實驗裝置預研進展順利,立足合肥、服務全國、聯通世界的大科學裝置集群正在成為安徽創新的引力磁場。

    新興產業集群“拔節成長”

    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多鏈協同,圍繞構建科技創新攻堅力量 “六大創新體系”,推進科技“雙招雙引”,實施“六大科技行動”,我省以科技創新鍛造“長板”、加固“底板”、布局“新板”,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數字產業集群。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安徽省已經在“江淮”“奇瑞”基礎上,新集聚了大眾(安徽)、蔚來汽車、比亞迪等領軍車企,初步構建了整車—電池—電機—電控的全產業鏈,正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世界級產業集群。

    以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芯屏器合”產業體系加速形成,已成為安徽的嶄新名片。以芯片為例,目前已形成以芯片研發為龍頭,涵蓋基礎材料、封裝測試、分立器件和終端應用等上下游呼應的產業鏈格局,設計企業星羅棋布、封裝測試企業日益壯大、設備材料企業加速布局……

    顆顆“芯”光,點亮全產業鏈,一批龍頭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引領者,合肥芯碩半導體公司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分辨率為0.65微米的無掩膜光刻機,晶合集成12英寸晶圓生產線項目讓安徽步入高端集成電路核心制造領域,部分產品的性能及指標已達到國際主流水平。放眼望去,我省集成電路產業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發展環境日臻完善,又一個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正在“拔節成長”。(記者 汪永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