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起于江之北。2019年8月,江蘇加入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大家庭”,南京也由此步入“自貿時代”,迎來更高水平開放的新機遇。
兩年來,南京自貿片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這塊39.55平方公里的“試驗田”,已結出累累碩果。重點改革任務實施率達到96%以上,體現首創要求的100余項制度創新成果從這里走向全省、邁向全國。
乘風破浪立潮頭,揚帆起航正當時。立足國內領先,錨定世界一流,南京自貿片區牢牢抓住制度創新的“牛鼻子”,逐步成長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澎湃出愈發強勁的內生動力。
探新路、謀突破,制度創新成果持續涌現
在擴大開放的今天,自貿試驗區是無可替代的重要開放平臺,是全方位擴大開放的“排頭兵”和“領頭雁”。進入自貿行列的南京片區,站在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前排”。
“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是自貿試驗區的兩大使命。兩年來,南京自貿片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不斷深化首創性、集成化、差別化探索,為全國自貿試驗區建設貢獻南京經驗,這片改革開放“試驗田”正成為“高產田”。
其中,“生態眼”智慧化平臺憑借科學治污助力長江大保護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該平臺通過建設生態環境綜合監測體系,利用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實現生態眼感知數據增值,建立綜合智慧管控和決策輔助體系,形成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決策大腦”。
為提出生物制品通關效率、創新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南京自貿片區創新性搭建“生物醫藥集中監管與公共服務平臺”。借助此平臺,生物制品通關效率大大提升,對單克隆抗體、蛋白質藥物等生物制品進口環節審批由原來的20—30個工作日縮減為1-3個工作日,大大降低了過長的通關周期可能造成的生物制品活性受損情況的發生。2020年,這一案例入選國務院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
以版權為突破口,南京自貿片區打造“知識產權交易融資服務運營平臺”,幫助科創企業將優質“知產”轉化為“資產”。2021年,這一創舉被評為國務院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被作為典型經驗之一在全國推廣。
除了上述“最佳實踐案例”,南京自貿片區還有很多改革創新成果。
“大數據貿易融資平臺”“搭建智慧健康平臺助推大健康服務”入選工信部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地下空間一體化開發建設模式”入選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先進典型案例;“多組學科技創新技術服務平臺促進區域協同創新”入選長三角自貿試驗區十大制度創新案例。目前,南京自貿片區已實施完成96%的省級改革任務,11項改革試點經驗在全省復制推廣,14項改革實踐案例在全省示范借鑒。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南京自貿片區勇敢的探索換來難能可貴的創新經驗,愈加肥沃的創新土壤讓活力不斷涌流。
謀愈遠、行愈篤,產業發展版圖越拓越大
慮之愈深、謀之愈遠、行之愈篤。兩年來,南京自貿片區圍繞“兩區一平臺”戰略定位,堅持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深度融合,創新“策源地”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鱗次櫛比的芯片集群、迎風飛揚的生命基因、活躍多元的金融業態,南京自貿片區內,主導產業擴容增效,呈現加速發展態勢。
如今,全國集成電路十強企業半數落戶南京自貿片區。“鯤鵬”展翼向天歌,“龍芯”翱翔于天際,南京集成電路培訓基地落子……2020年集成電路主營業務收入增長63%。2020年3月,致力于EDA創新的芯華章在南京自貿片區創立。今年上半年,隨著芯行紀、星思半導體等30多個億元以上“兩城”產業鏈項目的持續引進,總投資超過200億元,產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芯片之城”平地而起,形成涵蓋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終端制造等完整產業鏈。
作為江蘇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是南京自貿片區重點打造的地標性產業。結合“基因之城”建設,片區不斷深化創新載體建設、特殊物品通關便利、人才服務、知識產權保護等改革舉措,為生物醫藥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現在,南京自貿片區內形成了以基因檢測、診斷試劑、精準醫療為特色優勢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醫療體系和大健康產業鏈,全國排名前20的基因檢測公司1/3在區域落戶,2020年生物醫藥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0%。
金融興則經濟興,金融強則經濟強。南京自貿片區以資產管理、股權投資、基金保險等新金融業態為重點。截至目前,片區內集聚各類金融機構937家,其中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517家,認繳規模近5000億元。
跨境資金流動便利化、科技金融發展、數字金融試點、綠色金融創新……南京自貿片區立足“新金融中心”建設,不斷深化金融領域的改革,金融產業創新走出“南京模式”。充滿活力的新金融中心在長江之北強勢崛起,高速發展的南京自貿片區顯現出“虹吸效應”,引得金融機構頻頻落子,加速集聚。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在歷史大潮下,南京自貿片區主動求變,與時代同行,新興與傳統在這里“碰撞”,產業版圖越拓越大、越拓越寬。
出實招、解難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率先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是自貿區誕生時就肩負的使命。兩年來,南京自貿片區對標國際,創新突破,帶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激發出新的發展活力。
在提升政務服務方面,自貿試驗區圍繞“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證照分離”全覆蓋試點、項目全流程“一枚印章審批”、建設項目“信用+承諾”審批、22個行業實行“一業一證”等相繼推進,“極簡審批”和定制化服務讓市場主體充分享受改革的紅利。
聚焦市場主體需求,南京自貿片區還出臺一系列政策,幫助企業打通“堵點”、破解“痛點”、攻克“難點”。如優化營商環境政策30條,通過深化“融資+融智”服務創新模式和優化完善“政策羅盤”智能化服務平臺等一攬子改革措施,全面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自上線以來,“政策羅盤”累計為3000余家企業提供惠企政策“秒送達”,幫助企業精準匹配相關政策10萬次。
在法治建設方面,南京自貿片區擺脫“路徑依賴”,因地制宜、果斷先行,不斷加快全國首個法治園區建設。隨著全國首個商業秘密在線保護公證平臺的上線、全省首個自貿試驗區法庭的設立和境外律所“多元復合”聯營模式的推行,南京自貿片區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法治之路,知識產權、金融、商事、環境資源等領域法治水平穩步提升。
自貿試驗區是鏈接區域發展、推動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樞紐。南京自貿片區與南京市各板塊開展制度創新共試,面向全市推出80條投資貿易便利化舉措。秦淮區依托跨貿島數字供應鏈創新中心,在南京自貿片區嫁接“數字工廠”模式;棲霞區利用綜合保稅區平臺,支持南京自貿片區跨境電商企業開展網購保稅進口業務。未來,片區將繼續強化與全市各板塊聯動創新發展,積極把握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成立的機遇,充分發揮南京科創資源優勢,推動各類創新平臺和儀器設備共建共享,聯合長三角其他兄弟片區,打造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好的營商環境如源頭活水般吸引著優質資本,南京自貿片區亮出的實“招”成了吸引市場主體的“磁力”。自成立以來,南京自貿片區聯合30多所海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共建了93所新型研發機構,累計孵化引進企業1200余家,獨角獸企業2家,培育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102家,集聚各類高層次人才及留學歸國人才逾6000人。
改革“劈波”,潮涌江北。南京自貿片區緊扣“制度創新”核心任務大膽探索,不僅給企業帶來便利和實惠,也讓更多人看到這片熱土上廣闊的發展前景。(通訊員 許諾 記者 苑青青 強慧娟 丁小玲)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