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資訊 > 正文

    “智慧”賦能基層治理新模式 讓“復雜”的小區融洽起來

    位于市北區普集路15號的普吉新區小區,房屋出租率超過80%,小區內實際居住2萬余人,居住人員構成復雜,是全市流動人口最多的小區,公共安全監管和基礎治理難度較大。但小區今年以來的變化,讓居民們用“天翻地覆”來形容。

    之前小區“外來人多,電動車多,安全隱患多”,為此,物業和居民經常有矛盾,社區班子也常常擔心,怕居民有安全問題。但是今年以來,通過智慧安防小區的逐步建成,整個小區的潛在不安全因素減少了,居民、物業的關系越來越融洽。這個青島市流動人口最多、全市復雜小區的典型代表,如今變成了小區智慧治理的標桿。

    立體安保防控體系,刑事警情同比大幅下降88%

    “自從智慧安防小區建成后,小區里的治安環境好多了,我們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舒心。”家住市北區普集路15號普吉新區小區的居民李建成,提起小區今年以來的變化,連連稱贊。

    在李建成看來,之前的普吉新區小區外人可以隨便進出,電動車放在樓道里充電安全隱患大,還經常有人在小區里打架斗毆,這讓他和家人住得“挺鬧心”。而據普吉新區小區所在轄區青島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大港派出所所長段海波介紹,小區內有小商店、小餐飲場所等“九小”場所160余家,之前每年僅普吉新區小區內發生的刑事警情就占大港派出所警情總量的47%,具有“流動人口多、出入通道多、九小場所多、電動車輛多、刑事警情多、安全隱患多”等特點,是市北區乃至全市復雜小區的典型代表。

    “實現普吉新區小區這樣復雜小區的智慧治理,具有重要的引領示范意義。”青島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基層基礎攻堅專班負責人康琪介紹,今年以來,市北分局緊緊圍繞智慧公安推動數據警務和智慧建設的轉型升級和成果轉化,提前完成了全區700余處智慧安防小區的建設任務。在以普吉新區為代表的復雜小區強化數據賦能,豐富智能管控模塊,探索建立人員、事件、場所、物品全要素管控的新模式。

    現在,普吉新區小區完成了前端智能感知設備和物聯臺等硬件的安裝建設,并以此為支撐,進一步強化數據賦能、制度保障,全方位提升小區治理的軟實力。“一方面我們以智能模塊管場所,在‘九小’場所和居民戶中安裝水、電、氣智能管控模塊,對水電氣不安全因素實時監測報警,實現了對安全隱患的全方位管控。另一方面以科技設備保障安保。在小區內部及周邊制高點安裝360度全景高空監控攝像設備,對周邊風險點進行精準管控,打造重點區域立體安保防控體系,為居民安全保駕護航。” 段海波表示。

    今年以來,各類治安、求助、糾紛總警情數同比下降51%,尤其是刑事警情較改造前同比大幅下降88%。

    從電動車上樓隱患多,到居民物業“都滿意”

    隨著居民電動車保有量的增多,電動車充電引發的火災事故頻發。特別是在高層居民建筑內,電動車充電時電池爆炸引發火災后,蔓延速度快、霧毒大、撲救難度高、傷亡人數多,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的損失。

    據普吉新區社區主任梁新蓉介紹,普吉新區小區的26座居民樓均為32層的高層建筑,小區目前有電動車760余輛,改造前,絕大部分車主都在家中進行充電,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沒有電動車的住戶對此意見很大,經常找到社區、物業要求管理。”

    但是在現實操作中,要管住電動車上樓,卻并不是容易的事情。11號樓樓長陳孔蘭對此深有感觸。“我們樓長和物業也試過在上下班高峰期守在一樓電梯口進行勸阻,但是收效甚微,還經常會鬧出不愉快的事情。因此,居民之間,以及居民和物業的關系也不是很和諧。”

    針對這一突出問題,借鑒其他先進城市的成功經驗,大港派出所和街道、社區以及小區物業公司,在小區內8部電梯試點安裝了“車阻告警”智能設備,破解了阻止電動車進電梯入戶的難題。一旦有車主將電動車推進電梯,電梯內的“車阻告警”設備發現并識別后,會鎖死電梯操作面板,并鎖定電梯門開關,造成電梯門長開無法關閉,同時,報警器鳴響提示車主電動車不能進電梯、進樓道,物業監控室也會收到相關提示報警。

    “光硬阻攔,也不是辦法,還得解決住戶電動車充電的問題。”中鐵十局集團物業發展有限公司普吉新區項目經理梁盼盼說,通過與住戶的溝通,發現大家把電動車往樓上搬的主要原因是怕被偷、沒有地方充電,因此為了替車主解決電動車充電難題,派出所還會同物業在小區建成了11處智能充電樁,并同步規劃建設3處集人臉識別、智能充電、消防感知、防盜報警等功能的電動車停放、充電、保管的“智慧車棚”,滿足群眾停車、充電的需求,安全事故實現“零發生”,物業和居民都十分滿意。

    市場化運作,“智慧”賦能基層治理新模式

    記者了解到,普吉新區小區的智慧小區建設,居民沒花一分錢,政府的投入也很少。

    “我們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利用小區自身的資源與建設單位進行置換。”梁新蓉說,這其中,需要社區、居民和小區物業都各自發揮好作用,因此僅碰頭會就開了十幾次,“派出所也聯系了多家建設單位,在社區、物業和建設單位中間溝通對接。”

    而在段海波看來,這是街道、派出所、社區、居民以及物業之間的一次多方聯動,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服務好小區的群眾。“我們在建設之前,民警、社區工作人員和物業就聯合多次上門問居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最終梳理出了電動車安全問題、小區外來人員多、亂停車占用消防通道、高空拋物這幾個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優先設置智能模塊進行解決。”

    現在的普吉新區小區,電動車全部下樓到智能充電樁充電,居民進門必須刷臉才能進入,智慧停車系統對停在消防通道的車輛會進行一次提醒、兩次警告、三次則不允許進入小區。對于這種改變,社區居民拍手叫好。

    通過智慧管理的落地運行,普吉新區小區的基層治理效能也有了顯著提升。

    “現在,居民與社區、物業關系融洽多了。”在梁盼盼看來,智慧安防小區帶來的好處,居民切身感受得到,因此更愿意有事情找社區、找物業來商量,“大家相處融洽的感覺真好。”

    比如有的居民反映小區里的獨居老人安全問題需要保障。派出所、社區、物業和居民們又坐在一起開始想辦法,最后一致決定在智慧小區臺上開發獨居老人模塊,在獲得老人和子女的同意后,對獨居老人進行安全監控以及定位,防止老人走失或者發生危險。

    再比如,為了方便小區居民衣食住行,還將開發集就醫、購物等于一體的臺,讓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價格優惠、質量高的服務。

    段海波說,現在,普吉新區小區的智慧建設模塊還在不停地豐富完善中,“但關鍵還是要根據小區居民的現實需求來落地。”(記者 賈 臻)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