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欒姍
藝術品不僅是財富,更是品位、修養以及地位的象征。
隨著河南經濟發展和資產配置方式的轉變,越來越多人開始將投資目光從股票、房地產投資中抽離出來,競逐藝術品投資新賽道,尋求收益和價值保值。
(相關資料圖)
記者近日探訪石佛藝術公社、彩虹盒子、二砂文創園、芝麻街等多家藝術空間了解到,藝術品是更適合財富傳承的標的。藝術品投資,重在于“藏”,其價值,往往是“藏”出來的。
藏家,做系統性“垂直收藏”
藝術品投資的樂趣就在于:你懂得欣賞、懂得享受、又能獲得回報。
對于入門級投資者來說,了解東西方藝術發展史是投資的“敲門磚”,許多優秀的藝術品收藏家和策展人都是文史系的高材生。
西方藝術是對立之美,自我顛覆。自文藝復興開始直至莫奈為首的印象主義,塞尚、梵高等人為首的后印象主義,波洛克、羅斯科等人為代表的抽象表現主義,杜尚引發的觀念主義等,二元對立是西方藝術發展的主邏輯。東方藝術是傳承之美,琳瑯滿目。人面含魚的彩陶,古色斑斕的青銅器,氣韻生動的吳道子人物畫,栩栩如生的趙佶工筆花鳥畫,輝煌燦爛的王希孟青綠山水畫,直到近現代徐悲鴻的中西合璧和齊白石對傳統繪畫的新創造,意由心生是東方藝術發展的總趨勢。
多了解東西方“藝術大咖”和他們所引領的藝術風潮,就能快速鍛煉自己的眼力、培養藝術欣賞水平。彩虹盒子藝術區創始人姜山說,一般藝術品投資者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學會“垂直收藏”,就是對某個你喜歡的藝術家或者某個年代的作品做系統性研究并且成體系收藏,久而久之,你就是這個方面的資深藏家。
投資,買別人感興趣的東西
當代藝術屬于起步階段,價格適宜,上漲空間較大,也正好給新的藏家提供了投資入場的機會。說到河南當代藝術,一定繞不開石佛。
2006年,旅美藝術家黃國瑞回到老家鄭州西北郊的石佛村,在自家房上搭起了紅屋頂的工作室,創立石佛藝術公社。經過多年發展,已在原址上建成集藝術家工作室、畫廊、咖啡館、畫材配套廠于一體的綜合體,不定期舉辦國外藝術家的展覽、講座、研討會等。
“收藏,是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投資,則是買別人感興趣的東西。”這句話是黃國瑞參與藝術品收藏與投資的心得體會。這些年,他除了自身參與油畫、水墨、裝置等藝術品創作外,還身兼策展人、藝術品經紀人等多重角色,見證了河南當代藝術品市場的崛起和成長。
黃國瑞說,比起其他投資類別來說,藝術品投資屬于一個小眾的投資板塊,專業度高、要有情懷、耐得住心。10多年前,很多藝術大師繪畫作品價格每尺價格只有幾千元,但今天上萬都是最起碼的。不難看出,藝術品投資找對方向肯定是能賺的,就看你是否能夠忍受,在升值過程中的等待了。
作品,窺見皮囊之下的鏡子
藝術家的作品是一面“鏡子”,可以窺見皮囊之下。
拼貼藝術是近期比較受追捧的藝術表現形式,與許多高冷、脫離世俗的藝術不同,屬于“小眾里的大眾”,是80后、90后成長在互聯網時代,電腦的普及、智能手機照相的P圖的內心投射。
“收藏藝術品就是收藏自己”。80后媒體藝術家楊華說,藝術作品反映了藝術家在創作作品時傾注的情緒、思考和經歷,而藝術品投資者也有相同的經歷和思考,創作者和收藏人是相互“映照自己”的對話。
局外人畫廊主梁城說,今天的藝術表現形式越來越不局限于傳統的媒介,繪畫在藝術市場中仍占據著絕對的“王者”地位,影像、裝置等“跨媒”手段也成為許多創作者輕的首選。而當代藝術的魅力就在于它不斷瓦解權威、顛覆現有,這與年輕人的創新與突破的潛意識相吻合。
黃國瑞認為,未來的主力藏家是80后、90后,由于他們當中很多都是早年出國留學對西方當代藝術耳聞目染。如今,80后已經是中年人,當他們進入收藏領域時,可能會更看重當代藝術。
時尚芭莎資深藝術總監李昀說,藝術品因為承載著文化內涵,它的價值是永遠不失的,尤其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文藝術精神的作品,隨著時間的久遠只會越來越大。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