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點點微光匯成星河,疫情防控沒有旁觀者。”
□本報記者 史曉琪 本報通訊員 高可
清點餐數、搬箱裝車、騎著三輪車運送到學生宿舍樓,鄭州大學“編外志愿者”胡庚申教授動作麻利,干勁十足,一點兒不像73歲的老者。
胡庚申是生態翻譯學知名學者,清華大學二級教授,鄭州大學外國語與國際關系學院特聘教授,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作為鄭大七三級校友,他特別希望生態翻譯學能扎根鄭大、花開中國、香飄世界。回鄭大工作這5年來,他忘記年齡,不知疲倦,節假日也經常在辦公室忙碌。他辦公室的長明燈,成了學校感人一景。
學校因疫情封閉后,胡教授一直住在辦公室,堅持科研和教學活動,并提出要加入送餐志愿者隊伍。考慮到他年事已高,學院沒有同意他的請求。但胡教授態度堅決:“我是老黨員,該上必須上。”就這樣,他成了教師志愿服務隊的編外隊員。
這些天,胡教授和其他年輕志愿者一樣,始終堅持在送餐一線。看到學校的溫暖關懷送達各個樓宇每個學子,他就特別高興,覺得再累都值得。
每當有人勸他歇會兒的時候,胡教授總說,點點微光匯成星河,疫情防控沒有旁觀者。
“護學生安康”,是胡教授的心愿,也是全體教職工的心意。
400余名黨員干部和教師志愿者下沉一線,300多名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咨詢專家在線在崗,9個學生社區、200多名樓長層長進駐宿舍,3000余名后勤保衛人員晝夜輪轉……這些天,鄭州大學黨員干部、社區干部、學工隊伍、教師隊伍、后勤保衛等盡銳出戰,24小時吃住在校,全力以赴為7萬名在校生保駕護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