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曉陽 通訊員 趙吉
(資料圖)
10月25日,“咩咩咩”“哞哞哞”,清脆的叫聲喚醒了溫保文夫婦。先給牛兒喂上玉米秸稈,轉身又把羊群趕到山上,夫妻倆就這樣開始了一天的生活。
溫保文是嵩縣白河鎮下寺村板橋溝組組長,也是村里數一數二的養殖大戶、致富明星,他養了20多頭牛、20多頭豬、100多只羊、80多箱蜜蜂,產值規模達到了80多萬元,今年有望突破一百萬元。因此,當地人笑稱他“溫百萬”。
“現在生活美得很,擱以前是不敢想的。”溫保文心里美滋滋。從之前的貧困戶搖身一變成為如今的“溫百萬”,一切都離不開小浪底管理中心和駐村第一書記的幫助。
下寺村位于洛陽市嵩縣伏牛山脈腹地,歷史悠久,山水環繞,景色秀麗,是“中國銀杏之鄉”,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由于人均耕地不足,交通閉塞,當地村民生活十分拮據。“想掙錢只能出去打工。可是在外打工,一年也就掙個萬把塊錢,孩子上學都成問題。”溫保文說,在下寺村,許多村民都有著相同的經歷。
“我們這兒山好,我就想著靠山吃山,回去干養殖。”2018年,返鄉創業的念頭改變了溫保文的生活軌跡。
讓想法變成現實,有很多事情要做,第一步就是創業啟動資金從哪里來?
從2015年開始,小浪底管理中心先后選派馬鳴華、李銳、李向濤三位優秀干部前往下寺村駐村幫扶,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此,“有困難就找駐村第一書記”幾乎成為村民的共識。
于是,溫保文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打通了駐村第一書記的電話。很快,在駐村書記的大力支持下,溫保文通過政策補助和小額貸款籌得資金,養殖計劃得以啟動。
剛開始搞養殖沒有經驗,溫保文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駐村第一書記李向濤了解情況后,便與村“兩委”協調,組織溫保文與其他村民一起參加培訓課程,學習牲畜管理和病害預防知識。
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加上品種優良,肉質良好,來咨詢的買家越來越多,溫保文又遇到了新難題。養殖基地在大山深處,崎嶇的山間石路阻擋了溫保文及村民養殖產業擴大的腳步。
交通問題一直是三任駐村第一書記關心的重點。特別是去年下寺村遭受暴雨洪災后,部分村民的住宅、原本修好的道路橋梁不少都被沖毀。為此,小浪底管理中心投入救災專項資金35萬元,同時,李向濤積極與當地政府協調,籌備各類重建資金2000萬元。下寺村災后新修道路10.5公里,其中,瀝青路面7公里,砂石路面3.5公里。
“現在,我拉草、賣牲口都方便多了。”路修好了,溫保文的致富路也變得更順了。
隨著養殖生意越做越好,溫保文不再滿足于單一的、小規模的養殖。在養牛、羊的同時,溫保文又開始養豬、雞、蜜蜂,種植中藥材,成為全面發展“小能手”。
“再奮斗十年,指定能再翻一番!”看著眼前成群的牛羊,溫保文干勁兒十足。
截至2022年6月,小浪底管理中心對下寺村直接投入幫扶資金1080萬元,引入各類幫扶資金2900萬元,消費幫扶56萬元。目前,下寺村的基礎設施、村容村貌、群眾的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村民過上了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