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未來,我們會堅定信心、奮發進取,努力攻克困擾氫能高質量發展的難題。”
□本報記者 趙振杰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曉靜 本報通訊員 魏園軍
10月17日,地處濮陽市工業園區的中石化首個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建設現場,例行召開的晨會有了施工之外的新主題。“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原油田油氣加工技術服務中心黨委書記魏忠昕說,施工一線“熱學、熱看、熱議、熱宣、熱講”的氛圍濃厚,黨的二十大報告“金句”早已深入人心。
“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魏忠昕印象最深刻的“金句”與創新、新賽道有關,這也是濮陽市、中原油田聚焦該項目的“內因”。
因油而興的濮陽市,是我國69個資源枯竭城市之一。近年來,該市堅定不移推進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構建“一高、四新、兩能”產業新格局,在全國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績效評價中的排名從2018年第35名躍升至2021年第7名,并連續兩年位居優秀等次。
以產業轉型帶動城市轉型的路徑中,濮陽市以氫能、人工智能“兩能”為主攻方向布局未來產業。該市加快構建氫能制、運、儲、加、用全產業鏈,中原油田兆瓦級電解水制氫項目打造“上游龍頭”,為濮陽乃至全省開了先河:項目采用的質子膜電解水制氫工藝,是現階段與風電、光電耦合度最好的電解水制氫技術路線,填補了中國石化質子膜制氫工業應用的空白;項目建成后,制出的“綠氫”純度可達99.9995%,除了助力氫燃料電池等下游產品生產,也將在微電子、光電子等高技術產業中擔負“重要角色”。
據悉,在該項目建設的同時,濮陽市還以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為依托建起氫能產業研究院,全力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該研究院氫能科研項目組組長陳小敏說:“攀登科技創新高峰,不進則退,慢進亦退。未來,我們會堅定信心、奮發進取,努力攻克困擾氫能高質量發展的難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