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學樺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姚廣強
金秋時節,博愛縣鴻昌街道下期城村的半架山,漫山遍野的果林里,山楂、蘋果等果子一派豐收景象。
(資料圖)
“今年預計可采摘水果30多萬斤,收入200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0萬元。果樹進入盛果期后,收益還會更高!”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小圈說。
半架山位于南太行,當地曾經以采礦為主業,生態破壞嚴重。如何將發展拖累變成發展優勢,是下期城村“兩委”要解決的難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期城村將荒山治理與鄉村振興有效結合,探索出“黨建引領+項目帶動+集體參與”的發展模式,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增添了強勁動力。
2018年,村黨總支一聲號令,村“兩委”成員和幾十名村民墊石修路、平整溝坎,打響了半架山治理第一槍。
王小圈長期吃住在山上,領著大伙兒打出了兩眼深井,修建了盤山道路,解決了果樹選育、灌溉用水、運輸道路三大難題。村“兩委”成員先后赴山東煙臺、濱州和我省的靈寶、鄭州等地學習果樹種植、管理方法。
幾年來,全村4個黨支部、7個黨小組的150余名黨員自發上山,累計運土16萬立方米,開墾荒山2500余畝,造田1400余畝,種植山楂、蘋果、大棗、石榴等果樹10萬余棵,實現了荒山變綠山的生態蝶變。
從生態到產業,綠山定能變“金山”。圍繞“技術引進、完善配套、延長產業鏈”三個環節,下期城村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引進資金1200萬元,實施項目10個。安裝了4套水肥一體化滴灌設備,為3000畝果園提供灌溉用水;建設了900平方米保鮮庫兩座,用于貯存應季水果。
如今的半架山上,集種植、采摘、貯存、銷售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已初具規模。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村“兩委”通過構建技能培訓、務工就業、鼓勵創業的立體式增收框架,形成村集體與村民緊密結合的利益聯結機制。
邀請果樹種植專家為果農普及種植、管理知識,針對病蟲害等進行專項指導,先后舉辦果樹種植專項培訓班6期。
為方便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在半架山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設置衛生保潔、果樹修剪、除草等崗位100余個,每人每月收入不低于2000元。
村里利用項目收益為脫貧戶、監測對象中有就業意愿的勞動力安排公益性崗位10個。
為鼓勵有創業意愿的村民發展林果產業,在村民參加種植技術培訓合格后,村里可免費提供種苗以及無公害的農藥、肥料等,并以不低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水果。
村容村貌整潔有序,村民生活幸福安康,“五星”支部創建如火如荼。“支部帶著干,荒山變‘寶山’;門口可打工,收益能分紅;‘五星’齊創建,鄉村大振興!”一位村民的順口溜說出了大伙兒的心聲。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