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好“豐”景,曾莊村玉米畝產1798斤“逆增長”-全球新消息

    好“豐”景,曾莊村玉米畝產1798斤“逆增長”

    漯河市郾城區扎實建設“糧食核心示范區”


    (資料圖片)

    曾莊村百畝玉米收割稱重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劉廣超 通訊員 張星 文圖

    “今年玉米在初期播種時缺雨少水,底墑嚴重不足,中后期又遇到多年來罕見的連續高溫干旱,玉米能達到這樣高的產量水平,實屬來之不易!”10月1日上午,在農業種植領域耕耘36年的漯河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戴大賢在接受大河報·豫視頻記者采訪時興致盎然。

    100畝大田,實打鮮糧平均畝產1798斤

    時間:2022年9月份的最后一個周六

    地點:漯河市郾城區新店鎮曾莊村大田

    品種:“耕玉122”高產玉米

    事件:百畝方專家組實打驗收暨觀摩預定大會

    專家團:來自河南省種業發展中心、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省農技推廣總站

    觀摩者:漯河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專業人士,漯河市所屬各縣區及許昌市襄城縣、駐馬店市西平縣、周口市西華縣等地的種植大戶約300人

    上午9時許,在專家團和觀摩者全方位、多視角的監督下,當100畝地核實圈定后,大型收割機來回穿梭起來。

    “在省、市農業專家全程監督下,經過收割、測量地塊面積、稱重、去雜去水后,這塊地‘耕玉122’玉米品種實打實收產量已經出爐。”河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玉米測評首席專家唐保軍,開始宣布玉米新品種“耕玉122”實打驗收產量結果。

    “100畝地的實打鮮糧,平均畝產1798斤!”

    “去雜去水后的干糧,平均畝產1510.8斤!”

    “這個矮稈大穗的品種,真是抗旱高產啊。”“抗病、抗倒性能也很強,‘耕玉122’值得信賴。”“我今天就先訂購1萬斤,你呢……”種植大戶們活躍起來,像拍賣似的爭先恐后地大聲宣布自己的訂購數量。

    全區21.7萬畝,“逆境”下實現穩產增收

    不僅新店鎮曾莊村一派豐收景象,在郾城區各個鄉鎮街道村落,全區今秋種植的21.7萬畝玉米,與去年相比大都實現穩產增量。

    新店鎮種植大戶趙哲峰一臉喜氣,一說起收成就像開了閘。“今年的玉米澆得及時,長勢好,穗大飽滿。”說著他隨手掰了一穗玉米,指著一個一株兩穗的玉米說,“今年地頭像這種一株兩穗玉米比往年多,妥妥的豐收年。”

    在今年前期干旱、中后期高溫的種植不利逆境下,由于以“耕玉122”為代表的優質玉米品種普遍種植,郾城區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并斬獲了“逆勢增長”的驕人成績,該區秋收“又是一個大豐年”將成定局。

    高標準建設,“全程機械化生產”全覆蓋

    據了解,今年郾城區秋糧種植面積36.8萬畝,其中玉米種植面積21.7萬畝、大豆13.9萬畝、紅薯1.2萬畝,預計秋糧總產可達15.78萬噸。國慶節前,全區秋作物收割已超七成,玉米收割已近九成,大豆收割已近四成。剩余秋糧正在有序收割中。

    “實行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節本增效同步、生產生態并重,帶動了全區糧食綠色生產的穩步推進,為打造全國優質糧源基地示范縣區打下了堅實基礎。”郾城區區長李占賓告訴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上,已累計建成39.41萬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郾城區西大坡16.2萬畝高標準糧田示范方,多次代表漯河市接受國家、省領導的調研檢閱。在農機裝備水平上,我區已實現‘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區’全覆蓋,全區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率達到100%。”郾城區委書記李新偉告訴大河報·豫視頻記者,該區是全國800個產糧大縣(區)、全省95個糧食核心示范區之一。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