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記者從安徽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上獲悉,目前,全省城鄉低保平均標準達到675元/月,比2020年增長5.1%。
據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耿雪梅介紹,今年以來,我省謀劃開展“解憂暖心傳黨恩”行動和“情滿江淮、共享小康”社會救助品牌創建行動等,織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網,在民政部、財政部組織的困難群眾救助績效評價中,我省連續7年獲得優秀等次。
今年,我省社會救助保障標準進一步提高。各市2021年低保標準比2020年增長4.5% 左右,同步提高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特困人員供養標準不低于低保標準1.3倍且不低于上年度人均消費支出的60%。目前,全省城鄉低保平均標準達到675元/月,比2020年增長5.1%。
在建立健全分層分類救助體系方面,我省進一步修訂完善低保、臨時救助操作規程和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等制度規定,制定《安徽省低收入人口認定及救助暫行辦法》等相關的配套措施。加快推進社會救助領域“放管服”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積極推進低保、特困等社會救助審批權下放鄉鎮(街道)。目前,全省共有95個縣(市、區)、1210個鄉鎮(街道)實現審批確認權下放。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完善購買特困人員住院護理險等社會救助事務性、服務性工作,讓社會救助更加有溫度、有效度,滿足困難群眾多層次多元化需求。
在完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方面,我省創新手段方式,通過建設社會救助大數據信息系統和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建立低收入人口數據庫,實現與江淮大數據平臺對接,打破“信息孤島”,逐步實現對低收入人口的信息匯聚、監測預警、精準救助。此次,各級民政部門結合辦實事實踐活動,累計走訪慰問低保、特困人員等特殊困難群眾54.18萬人次,支出資金2556.29萬元,走訪后解決政策問題1574個,解決個案問題2472個。
耿雪梅表示,下一步我省將在充分發揮兜底保障助力鄉村振興作用、完善主動發現快速響應機制、優化社會救助工作機制、創新發展急難社會救助等五個方面重點發力,進一步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強化兜底保障,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記者 檀美玲 許夢宇)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