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科技創新重大戰略平臺持續完善 安徽積極搶占創新制高點

    聚焦 “關鍵變量”,強化自主創新和科技自立自強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做強經濟基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科技自立自強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今年以來,我省聚焦創新這個關鍵變量,加快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建設,推進原始創新、產業創新、協同創新、制度創新。

    在合肥西北郊的三十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猶如一顆閃亮的“創新之星”,在這里冉冉升起。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園區已竣工,正逐步交付使用。未來,這里將建設六大功能片區,打造“最美科研圣地”。

    建設“大國重器”,原始創新強勁發力。隨著“五個一”創新主平臺升級版和“一室一中心”分平臺的加快建設,科技創新重大戰略平臺持續完善和升級,催生著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和關鍵核心技術快速涌現,驅動著安徽積極搶占創新制高點。

    時間回到今年4月。首屆中國 (安徽)科交會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共發布科技成果1043項,線上交易節直播銷售1.4億元,云簽約項目金額282億元。這一平臺將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既造“科技高峰”又造“科技高原”。目前,我省創新平臺實現從“夯基壘臺”向“立柱架梁”的轉變,創新成果初步實現從“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的轉變,創新制度實現從“點上突破”向“系統集成”的轉變,創新轉化實現從“單鏈銜接”向“六位一體”的轉變。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事實證明,創新鏈、產業鏈的融合發展,讓我省科技創新能力更有效地轉化為源源不斷的產業動力,產業創新路上,安徽加速疾馳。

    12月11日發布的 《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1)》顯示,我省2021年度區域創新能力排名第8,連續10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增強“第一動力”,保持“第一方陣”。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跨越發展戰略支撐,讓安徽勇立全國創新發展格局的潮頭。

    打造“共進安徽”,下活區域協調發展“大棋”

    “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要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關鍵是要下好下活協調發展這一盤 “大棋”。今年以來,我省堅持協調發展,堅定貫徹國家戰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一圈五區”協同發力,城與鄉、板塊與板塊、省內與省外等幾大關系統籌兼顧、協調并進,區域協調發展呈現共進共贏新局面。

    連南接北,左右逢源,是安徽獨特的區位優勢。安徽也成為中部地區與長三角聯動發展的“橋頭堡”。因此,落實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是安徽推進協調發展、建設“共進安徽”的重大機遇和有力抓手。

    城與城、區與區、產業與產業……我省加快推進五個“區塊鏈接”建設,將其作為我省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抓手,通過“塊”上鏈接,實現我省與滬蘇浙的等高對接。在一次次務實合作、一個個具體項目中,“鏈”上的長三角爆發出強大的發展合力。

    今年9月,增強長三角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暨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推進大會在蚌埠召開。這是一次振興皖北的再對標、再發力、再出發,吹響了皖北高質量發展的新號角。

    皖北在我省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沒有皖北的跨越式發展,就沒有安徽的高質量發展。我省以加快打造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為突破口,堅持“四化同步”發展,積極推進產業承接轉移,增強欠發達地區高質量發展動能。

    12月初,國家發改委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上海、江蘇、浙江部分市區將結對幫扶我省8市。 “點對點”“市對市”的結對合作幫扶是一盤區域協調發展大棋,更是皖北振興的重大機遇。

    當前,要全面提升皖北在長三角發展大格局中的嵌入度、貢獻度和價值鏈地位,加快鑄造與皖北振興相匹配的制造業硬核實力,推動經濟提質、擴量、增效,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從省內看,合肥都市圈、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皖西大別山革命老區、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等“一圈五區”也在強勁發力,區域協調發展 “破圈”,多點增長極正在全面開花,“共進安徽”的新步伐鏗鏘有力。

    大力“雙招雙引”,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謀事干事,形成高效務實的“戰法打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運用市場化機制激勵企業創新投入,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如今,安徽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市場活力持續增強。 “錯過浦東、錯過深圳,現在決不能錯過安徽。 ”企業家這么評價道。

    先看一組數據:今年前10個月,全省億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資項目6219個,實際到位資金13424.1億元,同比增長15.5%;截至11月底,全省十大新興產業“雙招雙引”已開工項目602個、總投資額3053億元;簽約項目1326個、總投資額8273.9億元。

    這要得益于安徽招引項目和發展產業的一套“戰法”和“打法”。今年以來,我省把“雙招雙引”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戰場”,運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平臺的思維,形成項目、資金、人才等各類高端資源要素匯聚的強大引力場,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能不斷增強。

    著眼補鏈延鏈強鏈和形成完整產業生態,在全球范圍內確定“雙招雙引”的重點企業、核心技術、高端人才和團隊,形成十大新興產業發展明確的路線圖和施工圖。

    這也是我省首次多層面呈現完整的產業鏈圖譜,對全球范圍內的頭部企業、核心技術、高端人才團隊均劃出了重點,為全省“雙招雙引”按圖索驥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打通了發展新興產業從 “是什么”到“干什么、怎么干”的實踐邏輯。

    “圖譜”描繪好,一套專業化的招商“打法”全面推行。我省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建立招商引資“發榜”機制,推動專業化市場化招商。

    與此同時,成立十大新興產業推進組工作專班,省領導領銜領辦,狠抓產業“施工圖”落地,運用好資本力量,持續優化產業生態,構建貫通協同、閉環運行、扁平高效的機制體系,深入精準推進“雙招雙引”。

    擴大招商線索來源,“平臺”“基金”雙管齊下,跟蹤服務加速項目落地,通過專業化、市場化招引,這些高效率的“打法”,讓項目“找得到、引得來、落得下、留得住”。

    發揮有效市場作用,還要打造有為政府。 “頂格戰法”就是有為政府的典型代表。今年3月以來,蕪湖市創新政企溝通機制,開啟每周一次的“暢聊早餐會”,每周以特定主題或產業分類邀請企業家參加,開門問策、暢通渠道、以商招商。早餐會的背后,是安徽正推進的 “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的“頂格戰法”,努力讓干事更高效,企業家更舒心,“雙招雙引”成果更顯著。

    活用資本的力量干事成事。今年6月,“萬家企業資本市場業務培訓專項行動”啟動;8月,《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三地一區”建設行動方案》發布,提出要大力開展創投風投“雙招雙引”,學懂資本市場,建好資本市場,用好資本市場。

    借力多層次資本市場,提升政府投資基金運營效率,引導和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這套發揮資本力量的“打法”有力促進了企業做大做強,推動了經濟提質增效。

    11月初,我省出臺意見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將對工業企業實施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并依據評價結果分類采取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舉措,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用好考核評價的“指揮棒”,抓住工業轉型升級的“牛鼻子”。從“數量論英雄”到“畝均論英雄”,推動資源要素向優質高效領域集中,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助力新舊動能轉換提速,促進經濟發展從重“體量”到講“質量”的轉型,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記者 王弘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