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了解到,我省已編制實施《法治安徽建設規劃(2021—2025年)》和《安徽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安徽省法治社會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一規劃兩方案”將作為“十四五”時期安徽法治建設的總藍圖、路線圖、施工圖,為建設更高水平法治安徽、推進安徽高質量發展提供指引和保障。
法治建設多項工作位居全國前列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良法善治,民之所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將法治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同督促、同考核、同獎懲,在全國率先建立全面依法治省重點工作指引、提醒、警示“三清單”制度。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等,完善立法規劃,調整立法項目,做好立法工作,以高質量立法護航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省現行有效地方性法規430件,省政府規章139件,地方立法在經濟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基本上實現有法可依。
與此同時,安徽法治政府建設持續推進。在全國首創省級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改革,率先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改革試點,省委常委會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事項、重大決策事項合法合規性審查率達100%,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全省村(居)法律顧問聘請率達100%。司法體制改革持續深化,深入推進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公安改革和司法行政改革,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公益訴訟制度、主辦偵查員制度、律師制度改革試點等經驗向全國推廣,深入實施“江淮風暴”執行攻堅戰,執行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深化改革行政執法“剛柔并濟”
行政執法工作面廣量大,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群眾,直接關系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法治的信心。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重點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完善行政執法標準體系,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推進包容審慎執法,行政執法總體上獲得較大改善,群眾的滿意度也日益提高。
據介紹,近年來,我省持續深化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應急管理等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在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繼續探索實行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加大執法重心向市縣兩級政府下移力度,逐步推進鄉鎮(街道)一支隊伍管執法。同時,建立省市縣鄉四級全覆蓋的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建設并應用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信息平臺,健全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過錯責任追究制度。
對于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食品藥品、生態環境、公共衛生、安全生產、交通運輸、農業農村、勞動保障、生物安全等重點領域,我省不斷加大執法力度,對于一些輕微違法實行“柔性”執法,推行免罰制度。
融合發展地域法治文化、紅色文化
安徽歷史上名人輩出,紅色資源豐富。在法治安徽建設過程中,我省立足實際,提出挖掘皋陶、管仲、淮南子等安徽地域法治文化資源,大力培育法治文化精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創作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等建設,促進法治文化與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地方文化、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發展。
在發展法治文化的同時,我省還不斷加強道德規范建設。通過完善獎勵機制,褒獎善行義舉,加大對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的禮敬禮遇、關愛幫扶,形成好人好報、德者有得的正向效應。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強化道德規范教育、評價、監督等功能。對于道德領域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教育和治理,依法懲處公德失范的違法行為。
研究制定短視頻平臺規范管理辦法
規劃和方案還聚焦黨中央關心、社會關注、群眾關切的突出問題,加強頂層設計。如法治社會建設實施方案針對近年來社會普遍關注的失信懲戒與社會信用立法問題、網絡空間治理問題等,均提出了有針對性措施等。
根據《安徽省法治社會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我省將研究制定對短視頻平臺、網絡直播公益平臺、語音直播社交平臺等新技術應用的規范管理辦法;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配套法規和標準體系,建立健全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嚴格規范收集使用用戶身份、通信內容等個人信息行為,加大對非法獲取、泄露、出售、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
與此同時,我省還將加快升級網絡綜合治理大數據平臺建設,依法打擊謠言、淫穢、暴力、迷信、邪教等有害信息在網絡方面傳播蔓延,建立健全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一體化受理處置體系。(記者 王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