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深圳市委組織部、深圳市人才工作局在深圳市人才研修院舉行《國際人才街區評價指南》地方標準(以下簡稱《指南》)發布儀式,標志著全國首部《國際人才街區評價指南》地方標準正式實施,助力深圳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營造宜居宜業宜創的國際人才發展環境。
《指南》圍繞國際人才的需求及各區的實際情況,將國際人才街區分為居住生活型、商務辦公型、創新創業型、專業服務型四種類型,并按照不同類型特點在基礎設施、人才服務、組織管理、宣傳推廣等方面,引導不同類型街區發揮自身特點,突出街區特色。《指南》提出的“國際人才街區”打破了街區固有概念的地域界限,以提供高水準的生活、工作、創業或專業服務的人才聚集地為落腳點。
近年來,深圳創新推進國際人才街區建設,按照“夯基壘臺、總結經驗、宣傳推廣”三步走的工作思路,在全市選擇國際人才集聚、基礎條件扎實的街區探索開展國際人才街區建設試點工作。2020年11月1日,設立市人才研修院、蛇口街道、香蜜湖街道等13個“國際人才街區創建點”。一年來,各創建點精準規劃、全面布局、大膽探索,積累了寶貴的創建經驗。為總結我市國際人才街區建設經驗,深圳圍繞“文化引領、服務貼心、社群融合、事業成就、國際代言”的“五維一體”指導原則,根據深圳地方標準編制有關要求,構建國際人才街區建設分類分層評價指標體系。市市場監管局局長李忠表示,《指南》將在市場監管局官網掛網公示三十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經專家組評審通過,于今年11月1日,以標準號DB4403/T 196—2021正式發布。
發布儀式上,深圳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林認為,《指南》將為全市各個街道(單位)創建國際人才街區提供指引,為考核現有創建點工作,推進國際人才街區建設從“創建點”向“示范點”升級躍遷提供標準依據。國際人才街區創建點工作代表、深圳市南山區南風社會工作服務社總干事何珊珊表示,深圳建設國際人才街區,為國際人才來深創新創業提供優質發展環境,得到了外籍人才的一致好評。本次發布的《指南》結合深圳市國際人才街區創建與評價的實際情況,從國際人才街區的評價程序、評價內容和要求、評價結果判定等方面給出詳細的創建指引,將成為各個街道單位建設國際人才街區的實用指南。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