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建立電子二維碼身份證 江蘇實現危廢全過程“碼”上管理監管模式

    如今在江蘇,每袋(桶)危險廢物都有自己的“電子二維碼身份證”,其停留的每個地方也有“電子二維碼”監管。任何人員都可通過掃碼查看危廢各環節流轉過程,實現危險廢物“快遞式”的全生命周期追溯。11月11日,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江蘇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建設相關情況。

    省生態環境廳固體處處長楊新芝介紹,2020年,全省申報產生危廢單位共有4萬余家,申報產廢量600多萬噸,申報單位數和產廢量均位于全國前列。危廢利用處置能力1500萬噸/年,總體能夠滿足全省實際需求。同時,我省繼續加大涉危險廢物案件查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轉移、傾倒等違法行為。今年以來,全省開展執法檢查1.3萬余次,辦理涉危廢案件1000余起,罰款1.3億元。

    為深入解決危廢監管、處置利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省生態環境廳在全國率先推進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建設,今年6月底前全省所有涉危廢企業已納入系統管理,系統數據整體遷移至省大數據中心,系統于7月10日正式運行。截至目前,系統企業用戶為4.6萬余家、危廢產生源25.5萬個、危廢貯存設施6.6萬個,轉移11.8萬批次,轉移量147.3萬噸。系統日均訪問量40多萬次、訪客數1.5萬人、平均停留時間20分鐘,成為生態環境領域用戶使用度最活躍的平臺。

    省生態環境廳固管中心主任錢亞洲介紹,危廢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架構為“1+N”(“1”即數據協同管理和智能決策分析智能監管平臺,“N”即數據監控、視頻監控、工況監控等多維度監控系統),對危險廢物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進行全環節管理,做到“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留痕”。其中,在涉廢企業“碼上管理”方面,將傳統的危廢標簽改為二維碼電子標簽,從產廢端開始所有危險廢物按包裝建立電子二維碼身份證,實現危廢全過程“碼”上管理的監管模式。(記者 許海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