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智能制造,以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材料、大健康四大主導產業的強力支撐,上半年,東臺市工業經濟交出一張亮眼“成績單”——以36.2%的增幅實現“雙過半”。
前不久召開的東臺市第十五次黨代會,繪就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施工圖”。東臺明確提出打造“綠色智造地、生態康養城”的戰略目標。“主要目的就是引領經濟社會全方位全領域深度轉型,更好擔負東臺使命,探索東臺路徑,彰顯東臺價值。”東臺市委書記楊雪峰說。
聚焦特色集群,
打造高層次產業體系
走進領勝城科技模切車間,一組長機柜上,輪軸高速轉動,不到1厘米的模切件悄然布下。公司各大車間高度關聯——模切、模具、智動化、3C等研發中心既研發新產品,也會根據工藝新要求研發生產設備;自動化組裝車間負責把最新設備調試裝配到位;無線充電模組車間生產貼近市場脈搏的尖端產品……
順應國際大品牌需求,領勝城科技在電子信息產品精密零部件板塊擁有“吉祥三寶”——模切、CNC、沖壓,均具備行業領先核心技術,模切更是站在全球尖端,每年獲批專利近百項。如今,這里已躍居領益集團旗下最大產業基地,精密電子制造、智能制造及電子組件、新型電子元器件、電子材料四期項目,連續4年創造了納稅超億元的“領勝效益”。
領勝城科技的迅速壯大,正是東臺打造“綠色智造地”、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聚焦特色集群,著力打造高層次產業體系”,是鹽城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圍繞構建“綠色智造地”的戰略目標,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綠色智造在東臺快速崛起,成為帶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引擎”。目前,東臺電子信息產業每年增長30%,形成了從精密元器件、功能組件向系統集成延伸的全產業鏈布局。今年,東臺四大主導產業將實現開票銷售增長40%以上,明年規模超千億。
沿河整治改造,
老工業區變身詩意街區
靈動的何垛河穿城而過,東接通榆河,西連串場河,雖然流經東臺城區僅有3.5公里,卻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上世紀90年代前,這里機械、針織、玻璃等工廠,一片繁榮。后來,傳統工業日漸式微,留下破敗的棚戶區和企業老廠區。
2020年7月,東臺啟動何垛河兩岸棚戶區整治改造工程。“在何垛河兩側3平方公里區域,做優水質、做靚景觀、做活業態,打造富有人情味和煙火氣、體現時尚感和品質感的濱河風情片區。”東臺市住建局副局長陳書華說。如今,這里隨著這條河流的煥新,破繭重生,并且有了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七里漾。
漫步其間,北岸標注著“1970”字樣的數字墻,是老工業區的斑駁印記,破舊的廠房和棚戶區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咖啡屋、書吧、工業文化展示館。在工業文化展示館,“工業風”的挑高穹頂車間里,織布廠的細紗機、落筒機等,無聲訴說著這里的前世今生。曾經高聳的水塔“華麗轉身”,成為復古的空中餐廳;閑置的航運河道,增添了親水平臺和休閑棧道,煥發別樣風采。
依托良好生態,
跨區域合作發展高端康養
8月31日一早,潮水緩緩漲起,條子泥壯觀的一幕出現了:六七只飛鳥組成“先遣部隊”探路后,隨之而來的“鳥浪”,一波波地涌向堤岸另一側的墾區。這是鹽城黃海濕地申遺成功后劃出的720畝專用地,探索打造國內第一塊固定高潮位候鳥棲息地。在全球沿海區域潮間帶棲息地不斷消失和退化的今天,這塊720畝的鳥類“家園”格外珍貴。
東臺有著85公里長海岸線。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鸻鷸類重要中轉站,常年在此停歇、繁殖和越冬的鳥兒超百萬只。“今年的條子泥春季觀鳥賽,已記錄鳥類增加至410種。”東臺沿海濕地旅游度假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王衛國欣喜地介紹。條子泥濕地的嬗變,正是東臺著眼“自然遺產生態修復”世界性難題,探索出的一把破題“金鑰匙”。
依托良好生態,東臺發展高端康養——滬蘇跨區域合作、總投資700億元的長三角康養基地項目已正式簽約落地,與之配套的弶港城市副中心建設全面啟動。在蘇滬兩地政策疊加下,東臺以健康服務業為核心,在“醫、養、游、健、學”等板塊搶灘布局,率先導入上海瑞金醫院、華東療養院、上海自然博物館等優質資源,實現醫療、教育、療養等資源共享。
如今的東臺,智造項目充滿澎湃動能,城市生活別樣精致,生態美景讓人流連忘返……一幅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畫卷漸次舒展。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