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府園的小巷里,藏著一家燒餅店,店鋪不大,卻透露著濃濃的煙火氣,燒餅爐子蒸騰的熱氣撲面,店鋪的墻面上掛著醒目的牌子——“鮑家燒餅三十年老店,老人、小孩優惠,殘疾人免費吃一個”。
昨天上午,已是10點,前來鮑家燒餅店買燒餅的顧客仍然絡繹不絕。73歲的吳國平像往常一樣買了一袋燒餅,相比正常價錢便宜了兩塊錢。“口味好價格便宜,我們老人過來,每次都會有優惠。”吳國平說,印象中鮑家燒餅這樣的優惠,已經堅持了許多年。
將面團搟平、刷油、撒上蔥花、折疊切開、雙手拉開再貼進爐子里……鮑明文做燒餅的動作一氣呵成,幾分鐘后,他就熟練地將燒餅“鏟”出來,放在爐邊涼一涼。“早上三四點起來做準備工作,晚上八點收攤,晚十點多睡覺。”鮑明文的作息一直很規律。
11年前,鮑明文豎起來這塊厚實的廣告牌,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顧客:有帶著小孩過來買但結賬不愿意少給錢的,鮑明文就給他們袋子里再多裝兩個燒餅; 有從網上看到鮑明文的報道,特地過來試探真假的,他熱情接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鮑家燒餅的名聲,也就傳了出去。“在菜場附近賣燒餅,遇到的老人和小孩不少,每天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顧客都能享受到優惠。”鮑明文說,每天,他都能免費送出去20多個燒餅。
提起做這個公益事情的原因,鮑明文感慨,南京好人真多!1984年,16歲的鮑明文從安徽巢湖來到南京,在水西門附近跟著師傅學做燒餅,雖然家里條件不好,師傅卻對他極好。“做學徒的時候沒要我學費,后來出師了,師傅劃了一半的鋪子給我。”鮑明文說,這是他在南京遇到的第一個貴人。1996年,因為拆遷原因,他把鋪子搬到了張府園,生意也越來越好,遇到的好人也越來越多。
街坊鄰居看鮑明文工作辛苦,干活兒賣力,時不時會給他送來一些衣服和食物。“有個顧客看我做燒餅,手臂上的汗毛都被燒沒了,特地從家里拿來燙傷膏藥。”也正是因為這些好心人,讓鮑明文在南京立住了腳跟,他說:“現在也賺到錢了,日子過得好了,在南京也遇到了很多好人,所以我也要回報社會。”問及未來的打算,鮑明文笑著說:“這個承諾我已經做了11年,只要我賣一天燒餅,這個承諾就延續一天。”(記者 李有明 田詩雨)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