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龍蝦掰腿事件”引熱議 別把消費者逼成“智多星”

    日,“龍蝦掰腿事件”引發網友熱議。事件中的閆女士買了龍蝦拿去餐館加工,為防調包掰掉兩條小腿,可菜上來后,她發現龍蝦不僅個頭長了,小腿還“重生”了。閆女士說,龍蝦是她在海鮮市場花了500元買的活蝦,經海鮮店老板提醒,掰掉了兩條小腿防止加工時被調包。最終餐館老板給重新做了一只龍蝦。

    都說買家不如賣家精,閆女士在與商家的斗智斗勇中完勝,也算是給消費者找回了點面子,畢竟不是所有買家都甘心任人宰割的。但消費者好不容易扳回的這一局,卻讓人在開心之余有點心酸。

    商家誠信經營,消費者放心消費,這樣的關系才是正常的商業邏輯。可是,頻頻爆出的海鮮調包事件,卻讓消費者每次吃海鮮都吃得提心吊膽。如果這次不是行業人士提醒,閆女士沒掰掉龍蝦小腿留了證據,估計也是稀里糊涂就挨了宰。

    消費者確實應該學得精明一點,以保障自己的權益。事實上,就海鮮調包這一類事件,全國不時發生的各種案例,也讓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精明,總結出了無數的經驗。在網上隨便一搜,商家套路雖深,可網友們給出的妙招也很多,什么點了魚要當面摔死,要做好記號之類的。與其說是商家讓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精明,不如多問一句,誰把消費者逼成了智多星?出來吃飯就是為了輕松一下,還要與店家斗智斗勇防騙維權,累不累啊?!套用一句流行語:如果可以安逸,誰愿意顛沛流離。

    海鮮餐廳不誠信經營,海鮮調包事件屢屢發生,這樣的市場環境如何讓人放心消費?消費是支撐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也是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巨大潛力所在。營造一個讓居民愿消費、敢消費的良好環境至關重要。否則,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揣著鈔票的消費者也不敢輕易出手。對于不誠信經營、侵犯消費者權益行為,相關部門要敢于亮劍。對于宰客這樣的老大難問題,要找出解決良方。只有這樣,才能增加老百姓愿消費、敢消費的底氣,從而釋放消費潛力。(譚敏)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