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的常州武進,迎來今夏第一波高溫天氣,位于武宜中路西側的一處工地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高樓拔地而起的同時,周邊居民們驚喜地發現,坑洼狹窄的春秋路正在“大變樣”。
隨著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走深走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當地廣泛深入開展。先聽民聲再辦事,精準服務須躬行成為常態。城市的“美容”不僅是外在,更通過“繡花功夫”,做到了百姓心坎里。
在當地,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發現,春秋路這條小路連通武宜路與鳴凰路,是許多周邊居民出行的必經之路,因此建議施工期間不要整條路都封閉施工,而是先拓寬一側,再修另一邊。
施工中,工作人員特別提醒注意避開高壓線、自來水管、天然氣管道以及雨污管線,在改善市民出行環境的同時盡量不讓施工給他們的工作生活添亂。
經過多次集體座談、民意調查、網絡征求……當地民眾的意見被一一寫入走訪調研報告,經工作人員采納借鑒,形成最終施工方案。
“家附近施工不僅沒有給我們生活添麻煩,反而讓家門口的小路越來越寬,生活越來越方便!”當地居民陳先生欣喜地說。
這一個“小窗口”的“大改造”,是常州武進今年以來大型走訪調研的成效之一。目前,第一階段走訪調研已經全面完成。“我為群眾辦實事”已征集梳理重點項目107個、惠民項目339個、結對共建覆蓋233個村(社區)。
“要多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到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找準查實基層和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常州市武進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薛紅霞這樣闡述走訪調研行動的初心與宗旨。
隨著腳下行出萬里路,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最為相關的實事一樁樁、一件件排上了日程,每件“小功夫”都與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關。
經過走基層、訪企業、聽建議、察實情,常州武進正致力于深度融合黨史學習教育與日常業務,全力以赴當好服務保障的“店小二”和排憂解難的“急郎中”,通過階梯式培育、多樣化支持、定制化服務等改革創新舉措。
據當地工作人員介紹,為群眾辦實事,既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永恒主題。接下來,當地還將打造一批為民辦實事品牌項目,出臺一批行之有效、群眾得益受惠的政策和制度,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讓為民辦實事的暖陽常照群眾心間。(唐娟 楊顏慈)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