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推薦 > 正文

    天天簡訊:高考收官,這些高三生還將繼續“趕考”!因為……

    昨天,浙江2023年統一高考落下帷幕,但對于部分學生來說,6月的緊張忙碌并未結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場高手間的較量正要開始,他們將奔赴重要性不亞于高考的測試——“強基計劃”和“三位一體”的校考。

    高考,對于這些學生來說,并不是終點。

    家長擔心面試:

    成績優秀的兒子有點內向

    雖然高考橫跨四天,但對于杭州某重高的小盛來說,考完語文數學,高考的弦就已經漸漸松了下來。因為在首考中,他考出430多分,“二刷”選考科目,上升空間已經不大。

    不過,高考的弦松了,小盛同學的另一根弦緊了起來。6月底,他要參加北京大學的強基計劃招生測試。

    小盛在考場寫數學題時,盛爸爸正在校園外陪考,他告訴記者,自己做了點強基計劃的功課,“兒子報名時就是沖著數學去的。”

    除了強基計劃,小盛同學還報名了幾所高校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考試。

    三位一體是浙江首創的高考選拔模式,采用學考、高考、文化考試與素質測試相結合的錄取方式。

    讓家長比較焦慮的是,強基計劃和三位一體測試的時間和高考比較近。比如,復旦大學三位一體筆試在6月11日,強基計劃初試則放在6月12日下午。

    像小盛這樣首考比較出色的學生,在考完數語外三門以后,可以逐漸把備考重心轉移到三位一體和強基計劃上。

    但這次要考歷史、生物、地理的學生要6月10日才能全部考完,結束高考就要馬不停蹄地投入新一輪的考試之中。

    目前,考生只能選擇一所強基計劃學校,參加三位一體測試則可以多點開花。據了解,省外各高校在浙江的三位一體測試都會設立考點,浙江考生就近參與。

    根據各高校發布的強基計劃招生簡章來看,招生測試基本包括筆試、面試、體測三項。近年來各高校在浙江進行的三位一體招生考核方式為筆面試結合或綜合面試。

    在高考前,考生全力沖刺高考,面對這些招生測試,基本都是家長在做功課。盛爸爸說:“那些筆試內容會比高考內容難一些,這方面孩子自己也陸續在收集題目進行練習,就按照高考的節奏進行。”

    但筆試之外,還有面試,他告訴記者:“孩子比較內向,一直在學校里學習,沒怎么經歷過面試,他說還是有點發怵。”

    從以往的考試情況來看,面試環節中,考官們可能會“出奇招”。比如2022年的浙大三位一體招生綜合面試中,考官讓考生向自己提問,或者需要用英語作答。當時很多考生覺得,題靈活,不好答。

    盛爸爸打算在高考后,在面試這一環節給孩子補一補。一方面,在家針對性地幫他練習一些面試技巧,另一方面想找找相關專業的老師突擊輔導一下。“時間不多,能沖擊還是要努力一下,當然我們也以孩子的意愿為先。”

    老師各種支招:

    學生核心素養才是最硬的實力

    “強基計劃、‘三位一體’都非常考驗學生的綜合素質。”杭州學軍中學資深班主任章曉軍告訴記者,這些招生方式無疑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讓孩子們能通過綜合素質的優勢來進入心儀的大學。

    章老師帶的班里不少學生對北大中文系十分向往:“北京大學強基計劃中就設有中國語言文學類,雖然是古文字學方向,但報名的人非常多。”

    去年,章老師班上的小王同學在復旦大學強基計劃校考中拿下第一名,“她平時并不是最拔尖的”。

    小王性格開朗,尤其愛看書,知識面非常廣,邏輯思維能力特別出眾。她在面試中表現十分亮眼,最后順利考入復旦大學。

    還有一位學生小李,平時愛好戲曲、唱歌主持,也在浙大“三位一體”的面試中獲得了好成績,雖然高考分數離浙大還有幾分,但順利進入心儀的大學。

    “還有幾位同學的高考成績到了浙大的分數線,又因為通過‘三位一體’測試,進入浙大竺可楨學院就讀。”

    采訪中,很多資深老師表示,幾所高校的招生測試和高考時間相近,考生和家長也不用太過焦慮,“在高考之前,考生的全部精力,一定放在高考之上,努力高考本就是這些招生計劃中的重要一環。”

    強基計劃和“三位一體”招生測試的綜合成績計算,高考成績占比都不低于85%,比如今年想憑借“三位一體”考入浙大的考生,高考投檔成績必須位于2023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考生成績的前8%(含)。

    目前,學軍中學也針對考生備考強基計劃或“三位一體”展開了相應輔導,學校還會邀請往年通過強基計劃、“三位一體”進入心儀高校的學生返校分享經驗、模擬面試等。

    章老師透露,面對強基計劃或“三位一體”,所有考生的準備時間都一樣,“學生的核心素養早已在十幾年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形成,那是最硬的實力所在”。

    強基計劃第四年

    39所高校參與

    2020年1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意見中明確,2020年起,不再組織開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

    數學、物理、化學、工程力學、生物科學、基礎醫學、歷史、哲學、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等基礎學科都是強基計劃的重點招生專業。

    目前,強基計劃試點學校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共39所。每年4月,高校陸續發布強基計劃招生簡章,考生報名審核通過后,先統一參加高考,高考結束后,再陸續參加校考。

    去年,在浙江省進行強基計劃招生的高校共33所,招生400多人。除浙江大學外,還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

    報考強基計劃的考生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綜合素質優秀、學業成績優異的考生。第二類是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主要是指高中階段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五大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全國決賽二等獎及以上獎項的考生。兩類考生都需要參加當年高考。

    今年,浙江大學繼續在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生態學、工程力學、基礎醫學等10個專業開展“強基計劃”招生。校測于6月12日至15日在浙江大學舉行,包括筆試、面試和體測。

    今年,考生和家長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試點高校在強基計劃選拔程序方面有所調整。其中,浙江大學2023年強基計劃最大的變化是校考從高考成績公布后,提前到了高考后出分前,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志向考察,真正篩選出那些“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基礎扎實,堅定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青年學生。

    此外,“強基計劃”學生原則上不能轉專業,所以家長和考生一定要理性選擇。

    六位浙大學長分享經驗

    強基計劃可以這樣沖

    ▼左右滑動 查看具體內容▼

    學姐:王小康

    高中學校: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大學專業:2021級哲學專業

    當年報考強基計劃,一方面是源于我對強基涉及的三個人文專業(古漢語、歷史和哲學)都十分感興趣,希望在大學獲得進一步的學習,另一方面,強基計劃“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學生”的目標也深深吸引著我。

    選擇哲學作為第一志愿,是因為哲學專業兼具思辨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哲學思想對時代問題的關注和影響,讓我覺得這是一個既可以向內提升思維水平,又可以向外對社會做出貢獻的專業。

    在浙大,強基計劃學生按專業單獨編班,采用導師制的培養模式,深入的專業學習讓我常常對哲學產生新的認識,也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有了新的思考,因而增加了生命的厚度和廣度。

    對于報考強基計劃文史哲專業的同學來說,我建議大家首先瀏覽報考專業的官方網站,著重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其次,人文學科考察的是平時的積累,建議同學們在考前注重思維能力的訓練,可以試試閱讀自己第一志愿相關的專業書籍,不求全部讀完,只要去讀就是好的。

    學姐:趙怡博

    高中學校:河北衡水第一中學大學專業:2022級基礎醫學專業

    我希望自己去做一些基礎研究,發掘不同事件的原理。強基計劃是給像我一樣對科研更感興趣的同學們打開了一扇門。

    選專業時,我首先考慮的是自己更感興趣的生物化學專業,但因為基礎醫學的研究方向包含了我感興趣的免疫、腫瘤、再生等方面,我覺得我對這個專業更有熱情、更愿意投入與付出。因此,我選擇了基礎醫學。

    大家可以多關注一些當下比較熱門的科研領域話題與成果,同時認真學習學校課程,在假期也不要完全放下學習,時常復習知識與題型。

    學姐:萬祎

    高中學校:南昌二中大學專業:2021級生物科學專業

    選擇生物科學專業,最開始是因為我高二時身邊有親人生病了,但因為我缺乏對疾病的認知,內心比較恐慌,我不想在家人朋友生病時一點忙也幫不上,就對生物學有了更多的關注。再加上我高中時生物成績比較好,比較自信。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興趣,我認為生物科學很大程度上是認識自我的過程。

    通過強基計劃,我能在一個有更多資源的平臺進行學習,也遇見了很多同樣熱愛基礎學科研究的伙伴,對自己職業生涯的規劃也有更清晰的認識,現在回想,報考強基很值得。

    同學們可以在高考結束后,適當去自學一點相應校考科目的知識點,放平心態,以一個比較輕松的心情面對強基校考,發揮出自己正常的水平就好啦。

    學長:王宸昊

    高中學校:四川省綿陽中學大學專業:2021級物理學專業

    我之所以報考強基計劃,一方面是因為可以多一個考上浙大的機會,另一方面,強基計劃中的數學、物理、工程力學等都是我喜歡的專業。

    最初,我的第一志愿是數學與應用數學,第二志愿是物理學,在報名截止前一天,我把這兩個志愿調換了一下。數學和物理都是我喜歡的領域,即使課程難度大一些,也不會感到厭煩,我希望以后能在這些領域工作。

    我建議大家要鞏固高考涉及的知識,基礎題穩定發揮,確保拿到一個保底的分數。在難題上進行適當鉆研,學習更厲害的解題方法和培養更透徹的學科思維。

    學長:鄒明辰

    高中學校:山東省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中學大學專業:2022級漢語言文學專業

    我在強基計劃報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但我在高中學的科目是物理、化學、歷史,反差感還挺大的。其實我從小就很喜歡人文領域,尤其是文史哲,平時就愛看書、寫東西。我在了解了強基計劃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之后,覺得是我所喜愛并且能夠堅持下去的專業。所以,在綜合考慮個人素養與興趣方向之后,我的第一志愿選了漢語言。

    強基計劃的招生只是起點,之后的培養環節同樣重要。浙大將強基計劃學生納入竺可楨學院培養,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資源、更好的教學環境和更專業的培養模式。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