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2023年粵桂協作消費對接活動暨第23屆廣西名特優農產品(廣州)交易會新聞發布會,介紹活動有關情況。
新聞發布會現場。
展會背景和主題
(資料圖片)
2023年粵桂協作消費對接活動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粵桂兩省區供銷社、農業農村廳、商務廳、鄉村振興局和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廣州辦事處、粵桂協作工作隊承辦;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第23屆廣西名特優農產品(廣州)交易會繼續由自治區供銷社牽頭會同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商務廳、鄉村振興局、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廣州辦事處等部門聯合舉辦。本屆展會以“開展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大力展示宣傳、推介促銷廣西的果蔬、畜產品、茶葉、特色加工品、水產品等名特優農產品,持續展示宣傳好廣西現代農業發展的豐碩成果,讓廣西“好山、好水、好物”的市場印象更加深入消費者心里。
資料圖:橫州市茉莉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橫州市鄉村振興局供圖
展會時間和地點
2023年粵桂協作消費對接活動暨第23屆廣西名特優農產品(廣州)交易會定于6月16日至18日在廣州市海珠區琶洲街道閱江中路380號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內舉辦。6月16日上午舉辦開幕式,6月16日至18日連續三天進行集中展示展銷及舉辦各種展會活動。
展會重大活動安排
本屆對接活動和農交會共舉辦三場大型展會及活動:
一是由粵桂兩省區政府聯合主辦的2023年粵桂協作消費對接活動;
二是由自治區供銷社、農業農村廳、商務廳、鄉村振興局、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廣州辦事處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23屆廣西名特優農產品(廣州)交易會;
三是由自治區供銷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梧州市人民政府以及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等聯合主辦的廣西六堡茶品牌推介會。
資料圖: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六堡茶種植基地一角。潘紹珊 攝
同時,在對接活動和農交會期間,廣西14個設區市還將分別舉辦本市的名特優農產品推介會。
展會展館設計
本屆農交會展出面積約7500㎡,共設置6個展區:
一是廣西綜合形象展區。以展示宣傳廣西農業品牌目錄中優質農產品為核心,包括“互聯網+現代農業”展、品牌農業展、畜牧水產展等板塊。
二是粵桂協作展區。本次活動重點展區,展示粵桂協作產業幫扶成果。由粵桂協作對口的百色、河池、崇左、桂林、賀州、柳州、南寧、來賓等8個市、33個點對點幫扶縣參加組展,重點展示粵桂協作種植業、畜牧業、水產業等農業產業,以及相關產業產品、加工品展銷展示。
三是設區市展區。由梧州、北海、防城港、欽州、貴港、玉林市組織本地特色產品參加組展。
四是專業展區。由糧食、農墾、林業等部門組織本部門本系統的特色產品參加組展。
五是“832平臺”及電子商務展區。“832平臺”功能展示及33個脫貧縣特色產品推介,供銷社系統電子商務企業特色產品展示、體驗、銷售及直播帶貨。
六是增設粵桂農業現代社會化服務展區、供銷社百年發展史展區和網紅打卡區。粵桂農業現代社會化服務展區展示粵桂兩地供銷社深化綜合改革、實施跨區域橫向戰略合作,協作開拓農業社會化服務,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的成果;供銷社百年發展史展區和網紅打卡區,以百年供銷為主題,以歷史文化展覽為定位,采用文字、圖片與老物件的形式,記錄了供銷社的百年發展史。
發布會答記者問(摘選)
問:進入新階段以來,粵桂協作在消費幫扶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今年粵桂協作主要工作內容是什么?
答:“十四五”時期,粵桂兩省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東西部協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消費幫扶與產業發展相結合,通過引產業、建基地、塑品牌、拓銷路等方式,2022年廣東省累計采購、幫助銷售廣西農畜牧產品和特色手工藝產品金額達224.45億元,銷售總額創歷年新高。
一是加大產業招商引資,全面推進全產業鏈幫扶模式。圍繞全產業鏈打造集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冷鏈、物流、銷售、溯源于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認定并授牌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經濟效益顯著、輻射帶動有力、聯農帶農益農效果等明顯的粵桂協作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產業園。2022年8月,粵桂兩省區政府成功舉辦粵企入桂“雙百”行動啟動儀式暨廣西現代農業產業鏈招商洽談會,現場簽約粵桂協作招商項目92個、總金額180億元。通過粵桂協作共建農業產業園67個,吸引入園企業124個。
二是加強品牌和基地建設,全面提升產品競爭力。持續打造供粵供深農產品基地和“圳品”品牌,創新消費與產業并重的“圳品”幫扶模式。2022年6月,兩省區在深圳市舉辦“粵桂相連 圳品相牽”——廣西“圳品”和供深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現場為15個獲評“圳品”的廣西產品授牌。2022年全年新增認定51個“圳品”、38個供深基地,目前累計建成159個供粵供深農產品示范基地,153個農產品獲得“圳品”認證。
三是全面推進粵桂協作工作。今年,粵桂兩省區主要圍繞“456”(即四個確保、五個重點、“五個一批”、六大鞏固和六大行動)全面推進粵桂協作工作。四個確保,即確保年度協議任務高質量完成;確保所有項目在11月底高標準完工;確保產業項目有完善聯農帶農機制;確保粵桂協作宣傳到位。五個重點,即抓好產業協作、勞務協作、人才幫扶、社會幫扶、消費幫扶,推進“五個一批”建設,即發展一批鄉村特色產業,改善一批鄉村基礎設施,提升一批鄉村公共服務,塑造一批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樣板,培養一批鄉村振興人才。鞏固完善六大成果,鞏固完善“一縣一園”建設、“圳品”幫扶模式、全產業鏈幫扶、一縣一企N車間、粵企入桂“雙百”行動、“萬企興萬村”等工作創新。六大提升行動,即產業協作提質行動,提高“一縣一園”聚集度和特色產業競爭力;“三新經濟”賦能行動,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鄉村振興;技能就業提質行動,發揮高質量職教就業聯盟作用;結對幫扶加力行動,擴大幫扶領域,強化幫扶措施,提高幫扶實效;數字鄉村發展行動,開展智慧政務、智慧農業、產業數字化提升以及教育醫療遠程數字化應用等;農村防疫助力行動,助力筑牢農村防疫屏障。
問:近年來廣西特色農產品產銷勢頭強勁,無論是線上電商,還是線下的農交會,廣西特色農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請問近年來廣西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十三五”以來,廣西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精神,扎實推進現代特色農業建設。
一是現代特色農業發展壯大,為社會經濟發展奠定基礎。廣西持續打造“10+3+N”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體系,2022年,全區第一產業增加值4269.81億元、排全國第9位,全國農業大省區地位穩固。全區糧食種植面積4243.95萬畝、產量1393.1萬噸、單產328.27公斤/畝。打造形成了糧食、蔗糖、水果、蔬菜、優質家畜、漁業6大千億元產業,桑蠶、中藥材、家禽 3個500億元產業和一批百億元產業,羅漢果、三黃雞獲批創建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蔗糖、桑蠶、水牛奶等產業規模穩居全國首位,園林水果產量連續五年居全國第一位,生豬、水產品總產量穩居全國前列,重要農產品實現有效供給。
二是產業融合不斷深化,農業綜合效益明顯提升。全區創建各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1.97萬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級18個、自治區級58個,田園綜合體國家級1個、自治區級6 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級8個,自治區級36個,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18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55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42個。建設農產品加工集聚區127個,培育年銷售額億元以上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365家。創建國家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4個、自治區級示范點297個,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60個,2022年全區休閑農業收入超400億元,廣西首次進入全國休閑農業十強省份行列。
三是農業品牌培育久久為功,農產品市場進一步拓展。廣西大力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持續開展廣西農業精品品牌培育計劃,對標深圳、香港和歐美等出口標準,著力打造優質生態農產品,持續強化農業品牌營銷推廣,有效推動農產品“走出去”。目前,全區共發布廣西農業地方標準42項;全區已累計認定5批次共503個品牌,品牌總價值超過4450億元;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總數達到1450個,增長21.04%;全區165個地理標志農產品產業產值超2000億元,授權用標企業超900家。永福羅漢果、荔浦砂糖桔、陸川豬入選全國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名單。橫州茉莉花茶、柳州螺螄粉等14個品牌入選2023年中國品牌價值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百強名單,廣西入榜品牌數量排全國第二。柳州螺螄粉、廣西六堡茶獲國家主要領導人點贊。同時,廣西農產品出口逐年遞增,遠銷歐美、俄羅斯、澳大利亞及東南亞等國家,2022年農產品年出口增長率達27%。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