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柳州市柳南區洛滿鎮古洲村村民反映,5月4日該村一片農田內突現兩處地陷,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地陷面積也較小。經自然資源部門調查,地陷系村民抽取地下水春耕,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掏空溶洞頂板土體失穩發生塌陷。
5月6日上午,洛滿鎮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帶記者來到古洲村鳳朝屯的一片農田邊。這片農田位于一片甘蔗地中間,在相隔只有三四十米遠的三塊田里,相關部門各用一條警戒線圍了三個圈,并豎有安全提示牌,提示該區域為地質災害易發區,提醒村民注意避讓。
村民介紹,這三個地陷中,有兩個是5月4日中午發生的,有一個是此前就發生了。兩個新發生的地陷,一個位于一塊尚未翻耕的旱田里,面積有六七平方米,深約半米;另一個位于一塊已經插了秧的水田里,面積較大,約有20平方米,深兩三米,坑底有水。此前已塌陷的那處地陷,面積有七八平方米,深約3米,底部也有水,系地下冒出來的水。
記者了解到,接到村民的報告后,5月5日下午柳南區自然資源局會同柳州地環站技術人員到達現場,對塌陷成因進行調查,發現塌陷下浮基巖為石炭系大埔組白云巖,塌坑內底部有基巖出露,埋深1至3米,受褶皺構造影響裂隙、巖溶發育。
據調查,附近鳳朝屯、汶村屯均有地下水天然出口,正常水位埋深1米左右,現正值春耕季節,因干旱村民多抽取地下水灌溉,抽水后水位埋深在4至5米左右。5月4日發生塌陷時,塌坑南東面汶村的地下出水口水體出現渾濁現象,表明底下巖溶通道連通性較好,受抽水影響,地下水位在巖土接觸面波動,包氣帶形成負壓,不斷掏空溶洞頂板土體,直至土體失穩發生塌陷。
目前塌坑未見擴展,處于基本穩定狀態,自然資源部門建議家主用片石回填塌坑底部,用泥土回填塌坑頂部,在未進行回填治理前,用警戒線對塌坑進行隔離,用警示牌警示路人和村民,避免人員傷害。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