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柳州市潭中中路北一巷2號小區居民反映稱,因為該小區地勢低洼,1棟居民樓附近縫雨必澇,已困擾居民近兩年。柳北區住建局和雅儒街道半島花園社區接到居民們的反映后,采取措施改造排水溝,以解決居民們的難題。
【資料圖】
每逢大雨,該小區1棟積水成塘,居民們只能搭石橋出門。受訪者供圖
4月26日,記者來到潭中中路北一巷2號小區看到,此前因大雨導致的內澇積水已經退去,但是內澇存在的痕跡仍可看見。小區自管組正在請吸糞車抽取滿滿當當的化糞池;待化糞池排空后,再作進一步處理。
吸糞車來清理化糞池。
居民反映,從2021年開始,由于該小區1棟居民樓地勢低洼,再加上埋在地下的排水溝堵塞等原因,該棟樓前逢雨必澇,最深積水深度50厘米。每逢大雨,面對積水,居民只能搭石橋出門。此外,每逢大雨,化糞池的污物不斷涌向路面,對小區的環境衛生造成不良影響。
潭中中路北一巷2號小區此前是鐵路小區,2008年移交地方后,由于沒有物業公司進駐,居民開始實行自管。退休職工、小區黨支部書記潘定學作為小區熱心人,當起了自管的領頭人。這些年通過自管,才遠離“三無小區”的窘境,保障小區秩序和機能正常運轉。
“我們小區有4棟,170戶居民,物業費每戶每月18元-25元,只能保障日常保潔和保安的支出。”潘定學說,導致內澇的改造工程耗資很大,自管組無力承擔。而1棟的居民又不愿意分攤改造的費用,導致積水內澇問題遲遲無法解決。
潘定學介紹,半島花園社區接到反映后,來處理過很多次,也墊資幫忙維修。之后,社區又多次協調維修。但是,因為沒有地下排水溝的圖紙,導致維修工作遲遲無法推進。
為了解決積水內澇的難題,雅儒街道半島花園社區發揮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功能,積極協調住建部門,美化小區,破解各種難題。
住建局派施工隊改造排水溝。受訪者供圖
4月27日,柳北區住建局派施工隊對該小區的排水溝進行改造,積水內澇難題可望很快解決。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