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到“五一”假期了
計劃出行的人們
【資料圖】
卻在臨出門前得知
預訂的酒店/民宿被取消
一時間
#五一民宿現漲價毀約潮#等話題
沖上熱搜
消費者被“毀約”的不少
理由千奇百怪
杭州的鄧女士
3月16日預訂了一家民宿
鄧女士回憶
當時民宿在做促銷活動
價格一百多元一晚
鄧女士預訂成功的民宿
3月27日
鄧女士突然接到民宿工作人員的電話
說民宿在裝修
希望鄧女士能主動退訂
平臺可以賠償100元代金券
就在鄧女士一邊聯系客服協商
一邊繼續查看房源時
她突然發現這家民宿在其他平臺上
出售同日期的同款房源但是房價已經漲到了500多元一晚
這時鄧女士才意識到
“房源有,只是不想賣給我了”
鄧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
鄭州大學生小哲“五一”想和朋友去西安
3月中旬就選定了一家價格便宜
地理位置不錯的酒店
用上代金券
三晚價格總共還不到300元
預訂一周以后
小哲突然接到要求退房的電話
理由是“酒店換了老板,在裝修”
小哲當時就覺得不對勁
然后在其他平臺上翻到這個房間
發現“五一”期間的價格已經
漲到了600多元一晚
預訂了武漢民宿的玲瓏
被“毀約”的理由是“酒店倒閉”
玲瓏直呼離譜
“為了賺錢這么詛咒自己的店?”
社交平臺上
還有不少網友發出自己被退訂的經歷
借口五花八門
理由千奇百怪
總之
都是希望網友盡早取消訂單
經營者:
要靠旺季的“暴利”來做平衡
對此,多平臺回應
節假日部分民宿確實存在價格上調
但平臺方會有相應部門
對調價進行監管
小哲表示很無奈
“平臺對我訂的酒店做了處罰1.5倍罰金還有降低流量處理但比起‘五一’的盈利商家肯定還是愿意接受處罰的況且沒了這個平臺還有其他平臺”
對“坐地起價”這事
某酒店老板表示
疫情期間
很多酒店幾乎不賺錢
有的還在虧本苦苦支撐
都指望著“五一”“收割”一波
因此他對這種行為也表示理解
“本質上大家都想賺點錢
合理利用規則
罰款能認了就行”
某民宿主理人俞先生認為
“坐地起價”也不一定就是商家的責任“因為平臺要分整個房價的15%
而且各大平臺都有大數據做支撐
他們最愿意做所謂的‘收益管理’
對于頭部的優秀產品
平臺甚至可以在節假日的時候
把他們的房間全部買斷
然后自由定價”
人民網熱評:
無良民宿吃相太難看
據人民網評論
一些民宿變著法子讓游客退訂
無疑是無良民宿打的一手好算盤
這吃相太難看
那些民宿為何頂著罵名
冒天下之大不韙
窮盡一切方法也要毀約?
原因很簡單
綜合各方信息
今年“五一”小長假要比想象中火爆
他們覺得此前住宿定價低了
要賺大錢,要坐地起價
要賺個盆滿缽溢
“平臺罰金趕不上漲價收益”
這折射出某些環節一定出了問題
如果一些民宿不怕罰
寧愿選擇被罰也要毀約
只能說明平臺罰得不夠狠
如果平臺對那些“慣犯”民宿
既罰款,還要拉入黑名單
乃至對其永久下線
它們還敢亂來嗎?
民宿現毀約潮
已成為這個小長假前備受詬病的亂象之一
也提醒監管部門需依法依規介入
及時、有力處理
不能容忍這種亂象愈演愈烈
不能無視消費者權益屢屢被侵犯
面對消費者的合理合法舉報
相關部門應積極響應
特別是那些無良民宿所在地的監管部門
更要主動作為
嚴格遏制這種亂象出現
一些民宿的相關做法
構成了欺詐
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
對這類民宿
應先抓幾個典型
依法嚴懲,以儆效尤
否則
由此帶來的糾紛越來越多
勢必影響假日質量
損害法律尊嚴
有業內人士表示
一些民宿此前受疫情裹挾
損失較大
指望著“五一”假期“收割”一波
值得理解
但是
不能宰客,不能干違規的事
更不能無視法律約束而亂來
看了人民網評論
有網友質疑監管部門不作為
有網友表示正在經歷類似的事兒
有網友出主意說可以申請三倍賠償
有網友對“五一”調休表示不滿
更多網友在質疑監管部門
律師說法:
標價惡意退單,可能涉嫌欺詐
北京蘭臺(成都)律師事務所
合伙人律師王勝表示
一般來講
酒店實行市場調節價
只要明碼標價就不涉嫌違法違規
但其實各地方也對酒店實行政府指導價
也就是說酒店的定價
不是隨意地想怎么定都可以
也是受到市場監管的
尤其是節假日等特殊時期,
不同地方政府會出臺相應的政策
進行臨時的價格干預。
如果酒店違反
則可能面臨罰款甚至停業整頓等行政處分
針對惡意退單
四川發現律師事務所律師陸元輝表示
該行為涉嫌虛假宣傳行為
從而違反《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第六條的規定
從民事責任上看,退單行為可能涉嫌欺詐
消費者有權向酒店
主張支付價款三倍的懲罰性賠償
網友整理了一套抵制毀約“妙招”
一般有與商家協商、與平臺協商向12315/監管部門投訴等幾種方法
網友建議
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的訴求
是三倍賠償
還是讓商家賠償預訂同等級酒店的差價
或者是其他方面的賠償
遇到有商家/客服讓退房
不要直接取消
一定記得保留錄音聊天記錄等證據
也有網友建議
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忍讓
一定要投訴
開門做生意
不是努力留住客人
而是想盡辦法勸退客人
這樣的行為實屬反常
這些酒店不是不想掙錢而是想掙更多錢只不過如此巧立名目欺騙顧客,實在不厚道
在“五一”假期來臨之前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強化巡查
一旦發生問題
要及時糾偏
千萬不能讓游客乘興而來
敗興而歸
對此,你怎么看?
評論區聊聊~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