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沙子、撿破爛、擺地攤……他換過很多工作,但始終不曾改變對寫詩的執著與熱愛;他寫下4000多首詩,其中一首《趕時間的人》讓他被網友熟知。他就是愛寫詩的54歲“外賣詩人”王計兵。
(相關資料圖)
前不久,他的詩集《趕時間的人》出版,再次引發關注。
這是一群永遠在“趕時間的人”
王計兵出生于江蘇邳州,2002年,他和妻子來到昆山打拼,一待就是20多年。
受疫情影響,王計兵經營的雜貨店生意并不景氣,于是跑起了“外賣”。在工作間隙,他堅持用文字記錄著生活的點滴。
王計兵說,外賣員是一群永遠在“趕時間的人”。而他的成名作,就是源于2019年,一次不愉快的送餐經歷。
從空氣里趕出風
從風里趕出刀子
從骨頭里趕出火
從火里趕出水
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
只有一站和下一站……
2022年,這首詩被詩友在社交平臺上轉發后,瀏覽量達2000萬,王計兵也因此走紅網絡。
一家出版社主動聯系他,提出要為他出版一本詩集。王計兵連合同都沒看就簽了字,他說,“出詩集是我終極的夢想,能出一本書該是多開心的事情。”
這是一條崎嶇坎坷的寫作之路
多年來,無論生活多么艱苦,王計兵始終沒有放棄寫作。
正如他在自己詩集的序言里所寫的:“最困難的時候,寫作是唯一能給他內心深處帶來快樂的事。”
王計兵告訴記者,小時候自己體弱多病,父親為了讓他有一個好身體,初中沒讀完,就把他送進了鄰縣的一所武術學校。在武校待了幾年后,王計兵去了北方城市一個建筑工地打工。打工之余,他一有空就去舊書攤蹭書看。
1992年,王計兵在雜志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之后又陸續發表了十多篇。正當他摩拳擦掌準備在小說創作的路上大干一場時,父親將他20多萬字的小說手稿一把火燒了,王計兵一度痛苦不堪。與父親關系鬧僵之后,他雖然沒再投稿,但仍在偷偷繼續寫作。
2009年,王計兵有了第一臺電腦,他將寫作習慣延續到網絡日志里。因為打字慢,他只好將那些精彩的句子摘出來,再敲進電腦里,偶爾發在網絡論壇。
他的這些句子,引起老家邳州市作協副主席楊華的注意,楊華給了王計兵幾個投稿郵箱,鼓勵他堅持下去。從那之后,王計兵不斷投稿,不斷發表。
2017年底,王計兵接到了楊華邀請他加入徐州市作家協會的電話。起初,王計兵仍不敢讓父親知道。但當他最終告訴父親后,父親像犯錯了一樣喃喃自語,“我耽誤了你那么多年”。
聽了父親的話,王計兵心如刀割,突然開始真正了解父親。“他承擔的壓力要比我多得多,他希望我過得好。當他發現一個舉動影響自己孩子20多年時,他其實是很痛苦的。”
“我笨拙地愛著這個世界,愛著愛我的人 ”
在王計兵的詩歌里,飛奔的外賣員“沒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父親是“五彩畫布上一滴墨”;愛情是“母親偏癱如北坡,唯有父親日夜照料”;而生活則“像一面斜坡,詩歌是陡峭的另一面”……
有讀者問,為什么經歷了那么多苦澀,還能寫下如此溫柔的詩句?王計兵回答:因為笨拙。他出版的第二本詩集也叫作《我笨拙地愛著這個世界》。
我笨拙地愛著這個世界
愛著愛我的人
快三十年了,我還沒有做好準備
如何在愛人面前熱淚盈眶
只能像鐘擺一樣
讓愛在愛里就像時間在時間里自然而然,滴滴答答王計兵說,“如果說生命是空地的話,詩歌是落在我空地上的一場大雪。它不能改變任何,或者說陽光出來,它會讓我更加泥濘,但它至少帶給我精彩。它讓我的空白變得不是真正的空白,是‘白’得精彩。”
如果人是一株的植物
詩歌就是豎起的棚架
為生命提供向上的力量
正如王計兵的一句詩:
“生活給了我多少積雪我就能遇到多少春天”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