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爹90歲了
臉上的皺紋已深如溝壑
背也有些微駝
(資料圖)
腿腳也沒年輕時那么矯健
可是他一點都不服老
因為他還有很重要的事要做
“我要替他們多看看這和平盛世……”
“老朋友,你又來了”
莫爹名叫莫兆明,柳州市鹿寨縣江口鄉人。當地挺多人都認識莫爹,不是因為他是什么知名人物,而是因為他每年都會做的一件事。
4月3日上午,莫兆明拿著掃把打掃鹿寨縣江口鄉烈士陵園,仔細整理豐碑前的花束。因為,次日當地干部群眾將前來祭掃烈士。
莫兆明對烈士陵園十分熟悉,因為他已經守護這里近60年。
莫兆明仔細整理花束,這件事他做了數十年。
莫爹有力地揮動著手中的掃把,將陵園里的落葉掃到一邊。此時剛下完雨,四周紫荊花開得正好,松柏青翠。微風拂過,葉子輕輕顫動,雨滴抖落,好像在打招呼:“嘿,老朋友,你又來了!”
打掃烈士陵園,是莫兆明經常做的事。
可不是老朋友么!莫爹對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再熟悉不過了。從1966年起,莫爹已經守護這些在江口剿匪戰斗中犧牲的烈士們近60年。
“我不認識你們,但我記得你們”
其實,莫爹與長眠于此的烈士們素不相識。然而,他們卻有著千絲萬縷的牽絆。
1950年春,國民黨的殘余勢力、匪首和地主惡霸趁春荒嚴重和朝鮮戰爭爆發之機,在雒容縣等地發動武裝暴亂。中國人民解放軍438團指戰員和地方武裝力量,開展了大規模剿匪斗爭。
那時莫兆明還沒滿17歲,曾見過這支剿匪部隊的英姿,并因此受感召而參軍入伍。多年后莫兆明退役返鄉,發現這些在江口犧牲的烈士,就是當年剿匪部隊的成員。
由于歷史原因,有的烈士甚至沒能留下名字,但對于經歷過那個土匪暴亂年代的莫爹來說,他們都是保家衛國、不懼生死的熱血同袍。或許,在村里的某一條小路上,少年莫兆明也曾與他們擦肩而過。雖素昧平生,但已成為莫爹的那個少年不會忘記,那些戰斗在自己家鄉土地上的“解放軍”。
“他們用生命守護了我的家鄉,現在,輪到我來守護他們了。”莫爹說道。
“這盛世,我們一起看”
“守護”這件事,做起來并不容易。
1966年前后,莫兆明協助鄉政府,將在江口鄉剿匪戰斗中犧牲后被散葬在周邊山上的烈士遺骸,集中安葬在鄉政府所在地附近的一座山上,設立了烈士紀念碑。
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守護這座烈士紀念碑,平時經常來打掃、除草,每年清明等一些重要節日就來祭掃。
1998年,考慮到老紀念碑四周地面沒有硬化,且所處位置狹窄,當地鄉政府決定把紀念碑遷移到該鄉街道北面的一座小山嶺上,新建一座烈士陵園。
再次遷葬烈士,當時已經65歲的莫兆明在腰上綁上安全繩,堅持進入紀念碑墓穴中,將安放烈士遺骸的金壇,小心翼翼地一個一個抱出來,再小心翼翼地更換好新的金壇,安葬到現址。
莫兆明守護烈士陵園近60年,感動了很多人。
江口鄉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莫仕波介紹,2016年該鄉將烈士陵園往外擴大到約1000平方米,把紀念碑四周全部硬化,在外圍栽種松柏和紫荊花,并安排專職人員清掃。
盡管年紀越來越大,但閑不住的莫兆明,還是經常從距此地約1公里的家里走來看看,和保潔人員一起打掃衛生。
“老戰友,我很想你”
莫爹說,他這么些年守著這座碑,還存著一點小小的“私心”。
當年他入伍后沒多久,就響應國家“抗美援朝”號召,成為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一員,在前線作戰。
那時的莫兆明是一名通訊兵,負責和通訊班的戰友在槍林彈雨中收拉電話線,保證前線的通訊暢通。電話線長的有兩三千米,被炸彈炸斷了就要去接,雖然是在戰壕里,但也很危險。
莫兆明獲得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和“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戰斗很慘烈,我的不少戰友都犧牲了。”提起當年的那場戰爭,老人神情凝重。他記得有一次,一枚敵軍炸彈將他們連部的防空洞口炸塌,副指導員受傷被埋,不幸犧牲。
莫爹說,很多戰友長眠在朝鮮半島,無法親自祭奠他們是他一生的遺憾。他希望通過立碑、灑掃、祭奠這些方式,表達對烈士的尊崇和敬意,也彌補一下自己心中的遺憾。
莫兆明心里對英勇犧牲的戰友們充滿著崇敬之情。
“你的親人,來看你了”
“您就是我們的家人!”2019年4月的一天,在江口鄉烈士陵園,萬家義烈士的妹妹萬家恩得知,莫兆明50多年來一直在守護哥哥安息的烈士陵園時,不由激動地握著他的手說。
萬家義烈士是湖北漢陽人,當年是清華大學的學生,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工作團工作人員。1950年6月25日,萬家義和幾名干部前往江口鄉開展土改工作時,遭遇土匪伏擊,不幸犧牲,時年僅22歲。
歷經近70年的尋找,萬家義的家人通過柳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才找到了他的安葬地。顧不上年事已高,萬家恩老人很快就帶著家人來到江口烈士陵園祭掃,這才出現了上述感人的一幕。
“你們的故事,我來講”
“莫爹不但守護這座烈士陵園,還是我們的義務講解員。”莫仕波說,江口鄉烈士陵園是鹿寨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葬有1950年4月至8月在江口、導江兩鄉清匪反霸斗爭中犧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438團指戰員、雒容縣大隊戰士、雒容縣干部共27名烈士。
多年來,莫兆明向到此開展愛國教育的單位和學校,講述萬家義眾烈士的英勇事跡,以及自己入朝作戰的故事,弘揚烈士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莫兆明經常講述烈士的英勇事跡和自己入朝作戰的故事。
今年3月,在莫兆明的鼓勵下,即將從大學畢業的孫子莫啟文應征入伍,成為了一名新兵。
在江口鄉春季預定新兵役前教育思想動員交流會上,21歲的莫啟文說,從小就聽爺爺講他是如何穿上軍裝跨過鴨綠江保家衛國的故事,所以自己一直很向往軍營,希望能夠接過爺爺的“星火”,參軍報國,賡續紅色血脈……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