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推薦 > 正文

    強化科教興桂,自治區政協委員建議:小范圍嘗試“五四學制”“二四學制”-熱議

    兩會聚焦

    建議小范圍嘗試“五年小學+四年初中”或“兩年初中+四年高中”學制,支持博物館跨界合作讓文物活起來……1月13日,教育、民革、社科、體育、新聞出版等界別委員參加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聯組討論時暢所欲言,為強化科教興桂建言獻策。


    (相關資料圖)

    韋江:支持“博物館+”跨界合作,讓文物活起來

    (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博物館館長)

    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如今,博物館的首要功能是教育。廣西的博物館發展還存在數量少、類型不多、覆蓋面窄、城鄉差別大、教育效果不佳等情況。

    “廣西現有備案的各級各類博物館119座,與每25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的全國平均水平還有不小差距。”韋江委員說,要完善全區博物館的布局,并加大博物館基礎設施投入,擴大展示教育空間。同時,還要提高藏品保護、研究、展示利用能力,讓各類藏品轉化為優質教育資源;強化博物館智慧化數字化建設,提升數字化展示水平和傳播能力。

    為讓文物活起來,韋江委員建議,支持“博物館+”跨界合作,擴大文物資源社會開放度。如,不斷推出新展覽,以云課堂、云展覽、直播、短視頻等多種形式開展教育推廣;支持研發基于文物研究和市場需求的特色文化創意產品,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創意品牌,讓文物傳遞歷史回聲。

    楊菲:小范圍嘗試“五四學制”“二四學制”

    (自治區政協委員、南寧市第三中學副校長)

    科技興桂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推進教育資源均等化,破解城市學區房、擇校熱等問題,集團化辦學是重要手段,但該模式當前仍面臨不少挑戰。

    楊菲委員表示,要從政策上引領集團化辦學方向,并從頂層設計上為集團化辦學“立柱架梁”。建議由教育、編辦、財政、人社等部門聯動提供政策保障,根據新情況出臺有關集團化辦學的政策文件,同時保障集團化辦學有經費、有編制、有激勵(如用績效或榮譽激勵輪崗教師)。

    “從人才培養的連續性考慮,建議建立‘小學+初中+高中’的一體化集團,或由現有的“初中+高中”集團與“小學”集團形成“協作型教共體”,在集團內部做好不同學段的課程銜接、教研一體化、學生特長的一貫培養。”她說,可在教育集團中設立試點,小范圍嘗試“五四學制”(五年小學+四年初中)、“二四學制”(兩年初中+四年高中),進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

    文彩云:加強傳媒“新基建”,以數字化為科教興桂宣傳賦能

    (自治區政協委員、南國早報總編輯)

    新聞出版行業是黨的重要思想文化輿論陣地。文彩云委員建議,加強傳媒“新基建”,構建“大宣傳”工作格局,匯聚科教興桂、人才強桂的強大合力。

    “要發揮好新聞出版行業特別是主流媒體的優勢。”她說,尤其是要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廣西重點產業中的高科技等挖掘鮮活科教新聞,圍繞廣西籍院士、科學家等杰出人才開展典型宣傳,講好科教興桂故事,凝聚科教興桂思想共識。要借助科教興桂成果,加強傳媒“新基建”,提升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水平,以數字化為科教興桂宣傳賦能。同時,要建立科技、教育部門與主流媒體聯席會議或定期會商機制,做到思想上全面融通,政策上大力支持,內容上主動供給,人員上全力配合,構建“大宣傳“工作格局,匯聚講好科教興桂故事的強大合力。

    文彩云委員還表示,作為廣西最大的都市報,南國早報將發揮粉絲總數超3200萬、年閱讀總數超60億次的全媒體矩陣優勢,為強化科教興桂貢獻媒體力量。

    姚華: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謀劃布局

    (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廣西首次進入全國區域創新第二梯隊。姚華委員建議,成立廣西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籌劃建設領導小組,具體承擔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的相關工作;努力把廣西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增補進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

    “從發達地區的經驗來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一般都會在周邊地區形成科學研究及相關產業的聚集區,且大多以科技城的形式建設和發展。”姚華委員說,廣西有必要將擬建設運營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與中國—東盟科技城結合起來統籌謀劃。建議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在上述科技城內,作為科技城的標志性項目。

    他建議,廣西可以在重大科學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中,有意識地配套和拉動廣西相關重要零配件、高端金屬材料等產業的發展。同時,建立起廣西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共享機制,推動相關裝置、平臺向企業和科研人員開放共享。

    李琳:將集成電路應用在汽車等特色領域

    (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處四級調研員)

    廣西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產業基礎較為薄弱。“國家在做高新產業規劃時,按照國家整體發展目標做規劃,不會停下來等后進者。”李琳委員建議,加快廣西集成電路企業發展,財政扶持資金優先傾斜有一定技術基礎和市場的區內現有集成電路企業。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模式建設產學研合作平臺;通過人才政策,引進具有行業經驗的高端人才,帶動本地高校畢業生,共同搭建高質量的技術團隊。

    “集成電路和新型顯示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和改造傳統產業的核心。”她說,廣西要將集成電路應用在特色領域,如汽車、機械、農業、環保和物流等,可以提高這些領域設備的智能化、高效化和數字化,進而提高廣西整體的生產力水平。還要積極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尤其是集成電路封裝與組裝方面的企業。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基礎設施 集成電路 政協委員 跨界合作 基礎設施建設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