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迎來戶外滑冰季,不少人動了“上冰”的心思,其中不乏“膽大”的市民不顧危險去“滑野冰”。最近一段時間,北京市119指揮中心接到6起冰面救援警情,多人命喪冰水之中。
多地消防部門提醒,禁止“滑野冰”等危險行為,市民應前往正規冰場游玩。那么,什么情況下“上冰”才算安全?如果落水要如何自救或施救?安全滑冰指南請查收↓↓↓
什么樣的冰面才能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相關部門規定,冰層達到15厘米以上,且之后一周氣溫持續保持在-8℃到1℃之間,不出現大風天氣的條件下,冰場才能開放。
戶外人工湖、公園內湖等冰場,需持續半月以上低溫,使湖面冰層厚度至少達10厘米到15厘米以上,才能保證滑冰者人身安全。
選擇正規冰場
對于無人管理的野冰場,冰面厚度一般不均勻,個別位置未凍實,存在安全隱患;且常有垂釣愛好者鑿冰釣魚,鑿開的冰洞很難再凍結,會形成一個個“冰陷阱”。建議大家選擇正規冰場,安全滑行。
避免午間活動
滑冰時間的選擇也有講究。推薦在清晨7時至10時30分,下午3時至6時滑冰。即便冰層厚度達到安全標準,午間日照好時冰面也可能會融化,這就需要經營者在氣溫低時定期噴灑水,以增加冰面厚度。
滑冰準備工作有哪些?
初學者最好能找會滑的伙伴或教練陪同,掌握要領后再單獨滑行。
滑行前要做熱身運動,暢通血液循環,增加關節及韌帶的柔韌性和活動范圍。
溜冰時穿的衣服要既保暖又利落。最好戴上護膝、護腕,可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如身體過度疲勞便很難保持平衡,最好每隔15分鐘到30分鐘休息一次,把鞋帶解開,使腳上血液循環通暢,更好地消除腳部疲勞。
發生冰面溺水怎么辦?
如不小心掉進冰窟窿,一定不要慌,保持鎮定,大聲呼救。盡量使身體上浮,保持頭部露出水面,不要亂撲亂打,否則會使冰面破裂加大。尋找冰面較厚、裂紋小的地點脫險。身體盡量靠近冰面邊緣,雙手伏在冰面上,雙足打水,使身體上浮。全身呈俯臥姿勢,雙臂向前伸張,增加全身接觸冰面的面積,一點一點爬行,使身體逐漸遠離冰窟窿。
離開冰窟口,千萬不要立即站立,要臥在冰面,用滾動爬行的方式到岸邊后再站立,以防冰面再次破裂。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