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20時,“雙11”預售啟動。11分鐘后,順豐完成深圳“雙11”首單派件。梳理各快遞企業“戰報”,電商大促高峰期,分鐘級配送已逐漸常態化。包裹快跑的背后,是快遞企業在跨年物流旺季,展開的一場科技與服務的角逐。據了解,今年快遞業務旺季從11月初開始,到2023年春節前夕結束,共82天。
10月31日20時2分,許多人還沒有來得及完成尾款支付,家住深圳南山區的吳先生就已經接到了順豐快遞員黃華的電話,詢問是否方便下樓收快遞。經過雙方簡單溝通,20時11分,吳先生正式收到了女友“雙11”購買的品牌手機作為周年禮物。該禮盒在付完尾款的11分鐘后驚喜送達。
這樣的案例在“雙11”并不罕見,快遞企業分鐘級配送已進入常態。梳理各快遞企業發布的“戰報”,10月31日20時剛過,家住重慶市渝中區的薛女士便收到了京東快遞小哥送貨上門的羽絨服,家住北京市通州區的崔先生就收到了剛剛下單的健胃消食片,由京東物流智能快遞車送達。20時18分,家住南昌市新建區樵舍鎮朱坊村的陶女士收到了中通送來的快遞,這也是中通今年“雙11”送達的第一件“快遞進村”商品。大件快遞也能享受極速達的待遇,德邦只用了8分鐘,就將首單貨品送到了安徽亳州韓女士家門口。
來自菜鳥供應鏈的數據顯示,距離天貓“雙11”開售僅半天,全國300多個城市的消費者已有快遞包裹送貨上門。今年“雙11”,菜鳥供應鏈預售極速達覆蓋的包裹量同比增長50%,核心城市批量包裹可實現分鐘級、小時級送貨上門。
分鐘級配送背后是快遞企業紛紛數智化轉型,以及由此實現的貨品精準前置、下沉。
近年來,大數據、云計算、5G、無人技術、人工智能、自動化分揀設備等科技在各快遞企業得到廣泛應用,行業處理能力倍數增長,已可輕松應對近7億件的處理峰值。同時,快遞企業深度挖掘物流前端數據,有效增強物流體系在銷售預測、前置分倉、倉儲管理、預測預警、路由規劃、動態調度等方面的處理能力與運行效率,提升分撥、倉儲中心資源儲備和動態資源調整應對能力,實現包裹不斷提速。
10月31日,在順豐深圳桃源分部,記者了解到,從10月27日開始就有一批又一批的“極效前置”快件陸續到達網點。截至10月31日下午,該分部“極效前置”件近4000票。現場管理者劉劍告訴記者,根據公司后臺監測該網點還有近2000票快件在中轉運輸途中。當客戶支付完尾款后,公司系統就會觸發放行指令,由分部倉管員到網點前置倉區域將這類“已結算”快件對照清單分揀整理,最后交由快遞員陸續進行派送。劉劍表示,該分部服務的大多是居民區,前置件也以護膚品、鞋子、洗衣液、衣服等生活用品為主。為了更快將貨物送到客戶手中,分部“雙11”前新增100多人,投入到派件、接駁、分揀等各個崗位,貨物每天分3次出倉派送。(記者 肖晗)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