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推薦 > 正文

    強化中小微企業貸款激勵 以“硬舉措”破企業“真問題”

    在日前召開的全省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省有關部門負責人與企業家面對面交流,零距離傾聽,談信心、講困難、謀對策,企業家講得真切,有關部門聽得認真,真正達到了“問需于企”“問計于企”、共研對策共話發展的目的。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以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民營企業在市場、融資、轉型等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難挑戰。由于企業所在行業質不同、發展程度各異,遇到的問題也各不一樣,企業的訴求千差萬別,紓困政策必須因企而異,不能“一藥治百病”。比如,“專精特新”企業研發投入大、收益風險高,但存在流動資金不足的隱憂,急盼金融活水;制造業企業原材料成本、物流運費上漲過快會擠壓企業利潤空間,需要有關部門引導其將生產成本控制在合理區間;一些正處于方向調整期而“求新求變”的企業,有可能在人才培養等方面有所遲滯,亟待打通人才培養梗阻……能不能下好政策“及時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不能對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精準畫像”。

    “精準畫像”是“精準施策”的前提。企業需求的“畫像”不精準,紓困政策就容易從方向上跑偏,既容易錯過為企紓困的好時機,也容易“一人生病、全家吃藥”,浪費有限的財政資源。只有擊中企業需求的“七寸”,企業希望解決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需要什么政策,就出臺什么政策,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直擊問題“七寸”靠什么?看材料、聽匯報是基本的方式,但也要看到,光看材料、聽匯報是不夠的,因為材料在轉呈流轉的過程中,很多有血有肉的信息有可能被丟失。了解企業真訴求,還要深入企業和一線去“摸魚”。只有多些深入企業或生產一線進行實地察看,或直接對話企業家,或聽取員工的心聲,或聽聽專家的建議,才能了解“真情況”,察看“真問題”。

    我省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占全省經濟大半壁江山。各地聚焦中小微企業“急難愁盼”,在確保政策輻射面的同時,也在針對上下足功夫,各地各部門密集發布“地方版”“行業版”等各項針對政策。年來,部分民企遇到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難題,針對融資難民企,強化中小微企業貸款激勵,提高銀行等金融機構風險容忍度,擴大抵質押物范圍,定向引導金融活水“精準滴灌”民營企業就是精準回應企業痛點的體現,它有利于讓“融資的高山”變為“融資的地”。在這方面,我省首創了民企融資會診幫扶機制,針對基本面向好但遇到融資困境的企業,銀行等信貸機構通過擴大授信額度等方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問需于企”“問計于企”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因此,一旦了解到“真情況”“真問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要在落實一些普惠、通用的政策的同時,有針對地對某些行業、某些產業出臺一些個化的、具體的政策措施,幫助企業化解燃眉之急,消除心腹之患。既要解決眼下的、當前的一些問題,也要著眼長遠,解決一些根本的、深層次的問題。等的市場主體地位、公的競爭環境、“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等,像水和空氣一樣,影響民營企業生存發展。如果在這些問題能夠進一步出臺并落實一些“硬舉措”,民企發展就能迎來更加廣闊的前景。(韓宗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人才培養梗阻 民營企業 專精特新 中小微企業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