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暖民心行動方案》印發后,合肥市“聞令而動”,迅速制定行動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工作措施、保障機制,全面承接、全部落實省定各項任務,全力打造幸福之城。
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羅云峰表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民生工作既有擴內需、促消費的雙重效應,又有穩增長、促和諧的雙重作用,還有提信心、樹形象的雙重意義。因此,在高效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合肥市始終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暖民心行動上打頭陣、挑重擔、當主力、作貢獻。
“十三五”以來,合肥全市民生支出5300多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5%以上。先后實施省定民生工程項目62個,投入資金600多億元。在此基礎上,合肥市從人民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做起,連續5年實施為民辦實事項目100件次。其中,“三點半”課后服務、市區高考考區創新設置、城市閱讀空間建設、緩解“停車難”、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惠民菜籃子”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廣受群眾點贊。
作為省會,合肥市如何在全省暖民心行動中勇挑重擔?羅云峰表示,合肥按照“對標長三角、省內當一流”的目標定位,科學確定十項行動目標任務,抬高標桿、自我加壓,樹立省會城市標準,彰顯省會城市擔當,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任務再加壓,省里要求公共停車場建設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的車位比例不低于20%,合肥市要求按不低于35%的比例配建。進度再加快,在放心家政行動方面,率先建立市級家政服務信息平臺,現有員工制家政企業23家、占全省40%以上。質量再提升,在文明菜市行動方面,探索建立農產品源頭檢測、入市、銷售、售后等標準和管理體系,健全農產品追溯系統。舉措再細化,合肥市努力在舉措上不斷細化政策、細化目標、細化保障,在扎實推進中讓舉措越來越務實可行。導向再求效,合肥市以群眾看得見的方式、摸得著的實惠回應群眾期待。機制再完善,實施閉環推進,每項行動均成立了工作專班,明確了重點任務分工,制定了評價標準,從市級層面調度解決具體問題和困難,嚴格督查工作進展。
據羅云峰介紹,隨著各專班“立即先干起來”,合肥市暖民心行動已取得初步成效。
5月份以來,該市20.06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已超70%。老年食堂及助餐點建成294個,占全年任務35.6%。遴選60家徽菜技能培訓定點單位,確定吳山貢鵝等3個特色培訓項目,開展徽菜技能培訓509人。該市教育、規劃部門明確城區各新建幼兒園需同步配備3歲以下幼兒托班。該市商務部門兩次組織“家政服務進社區”活動,新入駐家政企業4家,新發放家政服務證258張。
下一步,如何在暖民心行動中貢獻更大的合肥力量?羅云峰表示,一是爭當示范。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切實做到“對標長三角、省內當一流”。二是拓展領域。結合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民生事項,積極呼應群眾關心關切,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三是把握重點。精準界定幫扶對象,堅持向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傾斜。四是優先保障。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新增財力更多向民生傾斜,保證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穩定在85%以上,10項暖民心行動2022年至2025年預計投入資金86.7億元,其中2022年投入17.6億元。統籌利用好上級轉移支付資金、體彩和福彩公益金、專項債券等。采取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大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入。
“我們要時刻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暖民心行動成效的第一標準,請群眾‘閱卷’,讓群眾‘打分’,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感到滿意,加速打造幸福之城。 ”羅云峰說。(記者 許根宏 洪放 許蓓蓓)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