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推薦 > 正文

    提高河道泄洪能力 引江濟淮派河截污新型管材超長區間頂進成功貫通

    5月4日,隨著刀盤緩緩轉動,由中鐵四局承建的引江濟淮派河截污導流水質保護工程施工2標段6號井-5號井1187.5米頂進區間順利實現貫通。這是安徽省首次采用2.4米大管徑新型管材長距離頂進施工。

    引江濟淮工程派河截污導流水質保護工程,主要將合肥市派河沿線4座污水處理廠尾水截流,通過管道輸送至九聯濕地凈化后排入巢湖,全長共計約32km。

    本次施工中,采用的2.4米大管徑新型管材不僅加速了目前施工的進度,而且提升了后期排污的速度。頂管施工是一種少開挖的管道埋設施工技術,是在工作井內借助于頂進設備產生的頂力,克服管道與周圍土壤的摩擦阻力,將管道按照設計坡度頂入土中。

    項目的設計單位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設計代表張江紅介紹: “本次施工的6號井-5號井長度為1187.5米,覆土埋深10.2米-11米,穿越土層為弱膨脹粉質黏土層,0.3%的坡度。施工難點主要在于施工距離超長、管節摩阻力大及施工工期緊。”

    “與通常鋼筋混凝土材質的管節不同,本次施工用到的材質為連續纏繞玻璃夾砂頂管。”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設計代表張江紅介紹。“相同口徑的路通管重量僅為水泥管的1/10,但管壁結構堅實緊密,強度可與鋼管抗衡,管道密封和抗震均很好,并且耐蝕、安裝方便、長度不受限。在-40°C到70°C的溫度條件下使用壽命達到50年到100年,同時該材料安全衛生,對水質無污染,其內壁非常光滑,能顯著減少沿程的流體壓力損失,可降低30%的運行費用。這在非開挖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也是安徽省省內首例新型管材大管徑施工。”

    項目部成立了技術攻堅小組,組織專家對重難點施工技術、施工方案和危險源進行評審和討論,制定糾偏控制預案和應急處置預案。攻堅小組加強對周邊環境和地表沉降的監測,根據監測數據及時調整頂進參數,每隔200米左右設立一個中繼間,后期頂進期間隨著頂進距離加長管節摩擦阻力增大,主頂推力超出設計推力,故而采用中繼間與主頂相互配合進行推進。

    中鐵四局四公司盾構分公司派河工區負責人朱本勇:“由于超長距離、大截面的頂管施工過程中軸線偏差及管節扭轉控制難度非常大,攻堅小組現場辦公,通過激光經緯儀對頂管機頂進時姿態進行實時監測,及時調整頂管機姿態,將頂進精準度控制在毫米級。使用全站儀進行人工復測,確保各項數據準確。安排專人對地面及井下施工作業進行24小時的蹲守和巡查,全方位保障施工安全。”

    據項目建設單位合肥市水務環境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項目管理部長鄭光燦介紹,引江濟淮工程是一項以工業和城市供水為主,兼有農業灌溉補水、生態環境改善和發展江淮航運等綜合效益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是安徽省水資源配置戰略工程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與水環境改善的重大基礎設施。引江濟淮派河截污導流水質保護工程為綜合整治項目重點工程,對于改善河道水體環境,提高河道泄洪能力,全面截流污水,開發建設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張跟 唐天奕 記者 劉玉才)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引江濟淮 派河截污 河道泄洪 河道水體環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