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夯基礎、強基層貫穿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始終,全力打造社會治理基層‘前沿戰斗堡壘’。”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政治引領’試點創新第一屆研討會”上,鎮江市作為入選地市并作了經驗交流。
近年來,鎮江始終堅持系統觀念、法治思維、強基導向,全面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依托“小網格”化解治理“大難題”,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去年群眾對網格服務管理滿意率達97.56%,創歷史新高。
強化政治引領,
打造市域社會治理指揮中樞
鎮江市第八次黨代會亮出打造社會治理現代化“鎮江樣本”的決心。堅持以政治定向領航,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成為鎮江未來五年的重點任務。
完善領導體制,先后成立由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市委市政府相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30余家市級機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任成員的市委平安鎮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領導小組,出臺《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及時研究解決社會治理重大問題,下設辦公室和5個專項工作協調小組全部實現實體化運作,初步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群團助推、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治理體制。
強化工作推動,制定《鎮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行動綱要(2021-2025年)》,按照1年啟動、3年攻堅和1年提升階段安排,明確15項具體的指標目標和24項重點任務,將網格化社會治理重點目標任務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其中。
狠抓任務落地,鎮江率先開展社會治理現代化先進鎮(街道)和平安法治村(社區)建設工作,全面夯實基層基礎。明確“市抓鎮街、縣抓村社”“下抓一級、齊抓共管”的工作思路,分門別類制定建設工作指引,每年建成四分之一左右,確保到2025年實現全覆蓋,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暢通共治渠道,
變“關鍵小事”為“幸福實事”
在鎮江,“鄰長”正成為“熱詞”。今年60歲的老黨員劉菊萍成為小區鄰長后,每天和網格員一起帶頭在樓道、巷道鏟小廣告,對攤位“外溢”的店主進行文明勸導,忙得不亦樂乎。“退休了,還能為社會做些有意義的事,我感到很幸福和光榮。”劉菊萍說。
民事民議、民事民定,在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之外,群眾各式各樣的“愿望”也在通過網格形成清單。
“經本次會議討論通過,半數代表贊成將小區違建拆除。”去年10月,在鎮江新區丁崗鎮宜業社區三樓會議室內,社區網格員組織20余名群眾代表,對社區某小區內違建問題開展討論,半數群眾代表贊成依法拆除,“老大難”問題順利解決。
收集群眾急難愁盼,集民智聚民心解決。依托網格化治理,越來越多的“關鍵小事”被輕松辦成“幸福實事”。
“這些都是我們發給每家每戶的告示,這些是居民議事會召開時的照片,這些則是愿望清單實現前與實現后的對比圖。”京口路社區黨委書記孟家園翻出一本臺賬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完成小區微環境改造、單元門更換、清潔家園、垃圾分類等涉及群眾利益事項68項,協商議事499次,涉及利益相關方3.3萬人,議事成果轉化率100%。
健全網格保障體系,
民有所呼“格”有所應
“我店鋪門口的這條人行道總是會出現坑洼的情況,以前都要我自己跑去找職能部門或者打12345熱線解決。現在社區網格員定期來巡查,這些問題我就再也沒有操過心了。”格中事,格中了,家住鎮江市潤州區金山街道大西路50多年的戴師傅對此感受頗深。
在鎮江,“有事就找網格員”已成為居民們的常態。“通過幾天的學習,我對工作理論和實務等內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兩個月前,網格員朱田從鎮江網格學院舉辦的第一期網格員骨干培訓班畢業。為期3天的培訓班里,網格學院不僅安排了專家教授和優秀社區書記分別圍繞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理論和實務等內容進行授課,同時還安排現場參觀教學、課后測試和交流研討。“在學院學到的東西對我們日常工作感覺幫助很大。”一回到崗位,朱田迫不及待和同事們分享在培訓班上的所學所感。
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想要實現這樣的工作效果不僅要提高網格員的辦事能力,更要有一份清晰的辦事計劃。《鎮江市城鄉網格化服務管理實施細則》(下稱《細則》)已于2月1日起施行,這也是全省在設區市層面出臺的首部網格化服務管理政府規章。
鎮江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周飛介紹,《細則》結合中央、省市對網格化社會治理的新部署和鎮江社會治理的新形勢,分為總則、網格、網格員、網格化機構、網格聯動和信息化、保障措施、法律責任及附則等8個章節共52條內容,對城鄉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進行全面規范,對網格、網格化機構和網格員等主體從內容、職責等方面進行了明確。
“《細則》的制定出臺,將補上我市基層社會治理短板,為全市網格員聚焦平安穩定主業、做好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增添新力量、注入新動力,將進一步提高我市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周飛說。(記者 陳珺璐 通訊員 蔣莉翔)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