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邢臺環衛公司不斷推陳出新,通過多種舉措助力我市高標準打造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單位和社區,營造節能低碳又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這不,在位于市開發區的國際新城小區內,一種垃圾分類“新玩法”激發了居民們的參與熱情。
“隨手扔”改為“隨手分”
3月31日上午,在國際新城小區內,垃圾分類督導員呂梅英身著工裝值守在垃圾分類投放點,對每位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進行現場督導,她每天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分類了嗎?”
王女士拿著一袋垃圾走來,她大老遠就跟呂梅英打招呼,“這包垃圾主要是使用過的餐巾紙、衛生紙、尿不濕,都屬于其他垃圾,應該投到黑色垃圾桶。”王女士說,兩個月前,她還沒習慣垃圾分類,覺得“太麻煩”,而現在,在督導員的督促下,正確進行垃圾分類已經成了她的生活習慣。
據悉,為更有效規范居民投放習慣,提升分類投放準確率,近日,邢臺環衛公司在國際新城小區推行“撤桶并點,桶前值守,定時定點”作業模式,每天早、中、晚垃圾投放高峰期督導員“桶前輪崗值守”,通過垃圾分類督導員的監督、矯正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使居民由“隨手扔”改為“隨手分”,將環保意識滲入到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現在是督導員在值守,接下來計劃邀請居民參與,開展桶前值守志愿服務,以此提升居民們的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投放精準率。”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打卡挑戰,居民參與熱情高
當日,在國際新城小區內,不時有居民找垃圾分類督導員兌換各式各樣的小禮品,有玩具、醬油醋、雞蛋等等。原來他們都參與了小區開展的“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居民垃圾分類投放打卡活動。
據介紹,參與的居民需要在家把其他垃圾和廚余垃圾分開,每天7時到21時正確投放到樓前垃圾點位,把參與活動照片通過微信發到“國際新城垃圾分類投入打卡群”即為成功打卡,群管理員會進行匯總登記。
居民正確分類并連續在微信群內打卡,根據時長7天、15天、1個月、2個月、3個月,獎勵贈送所對應的雕牌肥皂、洗衣液或者舒膚佳香皂、牙膏、面醬等。
環衛公司有關負責人說,開展打卡活動和建立微信“廚余垃圾打卡群”的做法,目的是通過“身邊人、身邊事”激勵引導正面行為,讓居民們互相監督學習,提升垃圾分類參與效果,鼓勵廣大居民進一步主動參與垃圾分類,養成源頭正確分類好習慣。(記者 劉曉燕通訊員 張玉蓮)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