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寒冬、消費下行,國內家居行業持續承壓,以零售業務為主的床墊廠商亦難躲過寒氣。上半年,主要廠商業績喜憂參半,不得不在營收和利潤之間作出各自取舍,行業下行趨勢明顯。
為尋找新增量,床墊廠商正在加速涌入智能床賽道。在線下家居賣場,喜臨門()、慕思股份()、夢百合()等主流床墊品牌都推出相關產品。通過增加床板和床架,以往千元的床墊搖身變為單價過萬元的組合產品,成為抬升客單價的利器。
床墊廠商增長失速
(資料圖)
“床墊行業一直都在卷材質,慢慢也同質化了,缺乏新東西。”資深床墊銷售張潔告訴財聯社記者。慕思股份亦在調研紀要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市場需求恢復不及預期。”
需求低迷疊加同質化競爭加劇內卷,龍頭廠商也難逃沖擊,上半年業績喜憂參半。
其中,慕思股份實現了歸母凈利潤增長和經營性現金流改善,但營收規模同比出現下滑。報告期,公司歸母凈利潤億元,同比增長%;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億元,同比增長倍;實現營收億元,同比下降%。
喜臨門雖然保住了營收增長,但其利潤和經營性現金流表現一般。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億元,同比增長%;歸母凈利潤億元,同比微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同比未有改善。
同質化競爭引發價格進一步內卷,財聯社記者近期走訪家居賣場和家裝節了解到,過往定價高端的進口品牌紛紛推出“引流款”與國內品牌直接競爭,行業價格下行趨勢明顯。
一位進口品牌銷售坦言,過去三年家居行業比較艱難,競爭壓力大,所以價格上難免有一些調整。值得注意的是,為維護原有價格體系,這類大幅折扣更常見于家裝節等活動,款式也相對有限。
押注智能床提客單價
重重壓力下,床墊產業鏈上下游都亟待改變,于是,概念新穎、客單價更高的智能床受到熱烈追捧。作為該品類龍頭,麒盛科技()管理層近期曾公開表示,經過過去幾年市場培育,今年國內智能床市場已經開始爆發。
8月29日,財聯社記者走訪杭州線下家居商場了解到,大多數床墊品牌都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床產品,不少還作為主推品,展示在店鋪入口處。
相比于普通床墊,智能床無論在客單價和SKU上都具備較強的優勢。財聯社記者搜集到的信息顯示,線上渠道智能床主流產品(含床架)普遍在1萬元上下,在線下渠道中,主流產品價位進一步上升到2萬元左右。此外,智能床普遍SKU較少,以麒盛科技旗下舒福德品牌為例,其目前共有8款產品問世,較其他品牌產品矩陣已相對豐富。
需注意的是,現階段國內智能床產品缺乏統一規范,市場上產品魚龍混雜,作為智能家居產品,其宣傳功能和實際效果常有出入,對消費者而言做購買決策并不容易,因此常被詬病為“智商稅產品”。
公開數據顯示,全球智能床行業市場規模大約在52億美元(折合378億人民幣)左右,相當于全球床墊市場規模的10%,近三年市場增速大概為16%,是家居領域最具成長性的細分品類。
主要消費地中,以美國市場最為成熟,智能床在美國市場的滲透率已經達到14%上下,而我國的智能床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滲透率不足%。
(文章來源:財聯社)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