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股票 > 正文

    辦45張證明才解綁支付寶,減證便民不只是政府的事

    互聯網平臺本身是數字化、信息化的先行者,又擁有海量的用戶,更應該為用戶創造方便,用數字化的手段推動減證便民,而不是動輒讓用戶去跑腿折騰


    【資料圖】

    近日,“為解綁支付寶民警幫辦45張證明”的話題引發廣泛關注。支付寶安全中心11日回應稱,開證明手續一般需2-3項材料,但此案由于用戶綁定支付寶的銀行卡非本人辦理,因此用戶也需要向銀行提交材料。

    從報道來看,此事的起因是,市民張先生莫名背了1.3萬元欠債,經查發現有人盜用自己身份開了支付寶信用賬戶,向平臺申請解綁時,卻無法證明這個“自己的賬戶”不是自己的。此前,張先生曾因身份證、銀行卡遺失而報警。為此,民警足足花了一周時間,收集了45張證明材料……在精簡證明的大背景下,解綁一個賬號卻如此折騰,很快引發了網友的吐槽。

    ↑民警幫張先生收集的相關材料

    面對外界質疑,支付寶的回應,可以說澄清了一些疑惑。支付寶賬號是本人的,但綁定銀行卡非本人辦理的,核實是否被盜更麻煩,審核時更嚴格,需要的證明材料更多,并非全無道理。而從平臺角度看,如果對解綁賬號的申請審核比較粗放,可能面臨著1.3萬元逾期欠款無法收回的風險。

    不過,支付寶這樣的移動支付平臺,之所以被廣泛使用,就是因為數字化更方便。那么平臺在保障資金、賬戶安全的前提下,是否可以將證明材料、流程更精簡一些?

    在此事中,當事人沒有法律過錯,相關證件被盜開花唄本身就是飛來橫禍。如果沒有那位耐心負責的民警,幫著協調跑腿,要成功“自證清白”,可能還要耗費更多精力。對用戶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折騰。

    張先生稱,出現還款逾期的支付寶賬號綁定的是自己的身份信息,但該賬號綁定的手機號并不屬于自己。按支付寶的說法,解綁證明材料繁冗的原因,是當事人的支付寶所綁定的銀行卡,非本人辦理。這恰恰暴露一個真問題——正常來說,支付平臺安全第一,綁定銀行卡得對應賬戶實名信息,非本人的電話號碼,在綁定時又是如何通過的?

    相較于解綁賬號時的重重關卡,申請綁定銀行卡時,平臺審核似乎顯得寬松,綁定前、解綁后的審核標準,存在著不一致。甚至有用戶質疑,支付寶賬戶、銀行卡信息,與綁定電話號碼的實名制信息不重合,注冊綁定時平臺的審核寬松,或許正是讓張先生求解無門的一個漏洞。

    其實這種現象并非個案。在互聯網領域,有不少平臺都是用戶注冊容易,注銷困難。用戶注冊時只需要填簡單的信息,想要注銷,卻難以找到入口。就算按操作注銷了,賬戶信息數據是否清除,同樣是個未知數。

    站在平臺的角度看,對用戶“寬入嚴出”很好理解,注冊或者綁定信息時寬松,注銷或者解綁時一大堆限制,無非是為了吸引并留住更多的用戶。對平臺而言確實利益最大化了,方便了自己,但麻煩卻留給了用戶。

    此次風波提醒,減證便民不只是政府的事,不只是一個政務改革話題。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民眾的衣食住行,大量行為和互聯網平臺綁定。這些互聯網平臺,本身是數字化、信息化的先行者,又擁有海量的用戶,更應該為用戶創造方便,用數字化的手段推動減證便民,而不是動輒讓用戶去跑腿折騰,用一大推材料來證明“我是我”。

    (原題為《辦45張證明才解綁支付寶,減證便民不只是政府的事》作者 熊志 來源 紅星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