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股票 > 正文

    多國院士齊聚廣州南沙,共探工業工程智數化轉型

    8月11日,2023華人學者工業工程國際年會暨第十三屆全球華人工業工程與物流管理院長系主任聯席會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成功召開,這是創校以來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國際學術會議,會議聯合了來自全球兩百多所高校工業工程系所主任、華人工業工程專家學者和工業企業代表約450名嘉賓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工業工程筑基引領數智化轉型。

    據悉,這一會議源于2011年在香港科技大學召開的工業工程系主任會議,十多年來已發展成為工業工程學者的重要平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工業工程系所主任和華人工業工程專家學者參加。大會工業工程領域的創新發展,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數智化轉型需跨學科、跨領域合作


    【資料圖】

    數智化轉型是工業工程領域的重要趨勢,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為工業工程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工業工程的數智化轉型需要跨學科、跨領域的合作,來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應用路徑,為推動數智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銳意創新,以發展融合學科為特色,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校通過跨學科研究,實現了工業工程和其他領域的知識交流和協同創新,有助于推動工業工程領域的數智化轉型和創新發展?!毕愀劭萍即髮W(廣州)校長倪明選教授在開幕歡迎詞中說道。他強調,工業工程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現代社會中,工業工程的發展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本次會議將會成為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為推動工業工程領域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南沙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謝偉代表南沙新區自貿區,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南沙集中承載國家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近年來南沙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日益成為大灣區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南沙作為廣州第二大工業強區,正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立區,發展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構筑現代化產業體系新支柱。他表示本次會議必將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持,也為南沙產業發展把脈支招,助力南沙建設大灣區現代產業新高地。

    中美院士聚焦數據科學,分享工業智能前沿新知

    主題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唐立新先進行了《智能工業數據解析與優化》為主題的報告。他從工業智能角度出發,探討工業智能的前沿基礎研究方向——數據解析,工業智能的核心基礎理論——系統優化。以物聯網實現的企業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為載體,通過多維度智能技術融合對生產過程進行智能感知,根據獲得的數據信息,利用數據解析技術對生產與物流過程進行準確計量、診斷和預報,對生產計劃、調度、操作和控制進行優化決策,從而達到智能工業系統的最大效率和效益,實現傳統優勢工業智能轉型升級和新興戰略工業智能前沿引領。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佐治亞理工學院講座教授史建軍院士以《數據科學與多階段制造過程建模的共同進化》為題進行報告。他回顧了過去30年中多階段制造過程(MMP)建模和分析研究的發展歷程,探討數據科學和數據模態的共同進化,以及該演化如何推動MMP建模和分析的進步;同時將總結MMP建模和分析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它如何隨著感知數據模態和數據科學的發展而演變,以及它的實際應用領域,最后還討論該領域未來的研究方向。

    從數字化網絡化到智能化,廣東制造轉型升級需求強烈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陳新教授發表了《制造業轉型升級需求分析與裝備數字化智能化實踐》的報告。他簡述了世界制造業發展的新趨勢,討論了我國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重要性,再分析了我國制造科學技術現狀、優勢與不足基礎上,指出我國制造強國建設成就顯著、但任重道遠。同時,對廣東制造業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指出廣東制造轉型升級需求強烈。同時針對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需求,簡述了工業4.0的基本內涵、主要技術內容與相應的實現方式、裝備數字化與智能化的基本要求等。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董潤楨院士以《系統韌性:國家級績效評估標準》為題做了報告,他提出了一個統一的框架來定義和衡量系統韌性,介紹了一個關于供應鏈中斷的著名案例來展示了解系統韌性的關鍵驅動因素,提出一系列恢復函數,其中相關參數與韌性的關鍵特征相關,并且這些函數的參數可以用來構建一組韌性指標。以美國“桑迪”颶風的數據為例,應用恢復函數對紐約州和新澤西州的電力供應公司的韌性績效進行基準測試,通過對歷史故障數據進行統計檢驗來驗證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

    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林義貴教授進行了《隨機流量網絡的系統可靠性及其應用與臺灣NSTC IEM項目介紹》的主題報告,他重點介紹隨機流量網絡的系統可靠性評估方法,其中許多現實生活中的系統都可以被視為隨機流量網絡。系統可靠性是指系統可以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將給定單位的數據/商品從源頭傳輸到目的地的概率。這些約束條件可以是預算、時間或長度等。通過現實領域中的應用,林義貴教授具體介紹用于解決不同實際流量系統的幾種模型和算法。

    會議持續兩天,專家學者與企業代表將探討數字化機遇

    8月11日下午,第十三屆全球華人工業工程與物流管理院長系主任聯席會分會場也繼續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進行,圍繞實驗室與實習、實踐體系建設、一流專業建設、一流課程建設、國際化人才培養、學科交叉等主題進行深度討論。同時,華人學者工業工程國際年會分會場圍繞數據驅動的質量建模與控制、復雜產品數字化裝配及其質量控制等議題進行論文分享和探討。

    8月12日上午,將進行由格力電器計算機中心主任張俊杰的《數字創新——產業價值鏈提升新驅動》的主題報告和由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講座教授宗福季主持的企業高端論壇,企業高端論壇主題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屆時,來自全球的工業工程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將就數字化轉型的趨勢和應對策略進行深入探討。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方晴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