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股票 > 正文

    世界焦點!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年二季度例會重提“加大逆周期調節(jié)力度”

    2023年6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年第二季度例會在北京召開,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

    天風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宋雪濤認為,去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曾出現過“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但在今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刪除,今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重提“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并將今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信貸總量適度”改為“信貸合理增長”,這說明貨幣政策和信用政策的力度在二季度短暫放緩后,目前正在進入重新發(fā)力期,6月13日降息是政策寬松的一個標志性信號。

    華創(chuàng)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張瑜認為,本次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央行態(tài)度極其鮮明。


    (資料圖)

    一位券商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大,需求不足的問題仍突出,貨幣寬松仍是大方向。

    市場關注匯率“綜合施策”

    信達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李一爽認為,考慮到季初資金需求相對較小,且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例會中強調“加大逆周期調節(jié)力度”,預計跨季后資金面或將明顯轉松,流動性分層現象也有望趨于緩和。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提出:“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引導企業(yè)和金融機構堅持‘風險中性’理念,綜合施策、穩(wěn)定預期,堅決防范匯率大起大落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wěn)定。”

    在宋雪濤看來,匯率方面刪去了“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降低了對匯率波動的容忍度,政策引導方式從“優(yōu)化預期管理”改為了“綜合施策、穩(wěn)定預期”,并新增了“堅決防范匯率大起大落風險”的匯率管理目標。4月以來人民幣有所貶值,截至2023年6月30日,美元兌人民幣的即期匯率約為7.26,正在接近前期高點(2022年11月3日,7.32),匯率如果突破前高,貶值預期可能加速自我強化,因此在前高附近是阻貶人民幣較為合理的位置。從央行表述看,適度阻貶的訴求可能在上升,未來可能使用逆周期調節(jié)因子、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

    張瑜認為,央行已經開始關注匯率,或有實際手段引導匯率的穩(wěn)定。重點關注“綜合施策”的表述,對應后續(xù)央行有配合動用其他匯率調控工具的可能。央行對匯率調控的工具箱中包含了諸如逆周期因子、外匯衍生合約保證金、遠期風險準備金、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等,工具箱種類充足、空間充足。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wěn)定不是絕對匯率數字的穩(wěn)定,也不是方向的固定,而是在沒有單邊情緒押注、沒有過度投機性之下的符合宏觀因素影響的按照公式自然形成的匯率價格的過程。當下匯率定價已基本合理,過度悲觀容易發(fā)生線性誤推的錯誤。

    結構性貨幣政策仍是貨幣政策重點

    在張瑜看來,2022年一季度以來,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債權投放主要以結構性工具為主。當下央行向商業(yè)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債權投放。截至2023年3月,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余額14.7萬億元,其中MLF余額5.1萬億元,占比34.8%;結構性工具余額6.8萬億元,占比46.5%;其他債權余額2.7萬億元,占比18.6%。2022年以來,央行增量投放MLF的季度均對應其他債權大量到期的季度。而增量投放結構性工具的量則與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增量基本持平。

    針對結構性工具部分,本次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提出:“保持再貸款再貼現工具的穩(wěn)定性,延續(xù)實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和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繼續(xù)加大對普惠金融、綠色發(fā)展、科技創(chuàng)新、基礎設施建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支持力度,綜合施策支持區(qū)域協調發(fā)展。”

    宋雪濤認為,此次例會關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表述變化較大,重點是“保持再貸款再貼現工具的穩(wěn)定性”,意味著央行或將加大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投放力度,投向重心從“碳減排支持工具”切換到“普惠小微+保交樓”,6月30日央行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2000億元即是結構性貨幣政策變化的初步體現。

    張瑜認為,結構性工具層面,央行的投放主要以科技創(chuàng)新再貸款、碳減排再貸款以及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為主。根據央行資料來看,央行結構性工具共15小類,可簡單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PSL,用于棚戶區(qū)改造,地下管廊和重點水利工程,余額占比45.8%;第二類是長期性工具,包含支農支小再貸款以及再貼現,主要針對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yè),余額占比38.6%;第三類是科技創(chuàng)新再貸款、碳減排再貸款以及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余額占比12.5%;第四類是其他結構性工具,包含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交通物流再貸款、普惠小微貸款減息支持工具等,余額占比3%。當下央行的投放主要以第三類再貸款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在張瑜看來,當下央行增加長期性工具的額度,并不必然代表再貸款的投放力度要加大。額度決定了結構性工具的可投放量,而余額代表結構性工具的實際投放量。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支小再貸款額度1.64萬億元,余額1.43萬億元,2023年一季度投放量160億元;支農再貸款額度7600億元,余額5960億元,2023年一季度投放量-44億元;再貼現額度7050億元,余額6061億元,2023年一季度投放量478億元。這三類結構性工具的額度都尚未用完,有較大空間。事實上,這三類結構性工具是央行明確定義的長期性工具,考慮到長期性工具主要服務于普惠金融長效機制建設,因此額度增加是一項常規(guī)的政策操作,沒必要過度解讀。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yè)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fā)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