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新社海南陵水6月28日電 (張月和)在海南南部的陵水黎安半島,中國教育改革創新的試驗田——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簡稱“黎安國際教育園區”)建設已初具規模。這里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創新的共享辦學模式吸引越來越多國內外一流高校落地。
黎安國際教育園區是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之一,定位為承接國際教育消費回流的重要平臺。黎安國際教育園區管理局新聞發言人鄒文濤28日受訪時說,目前已有10所中方高校和12所外方合作高校與園區簽約,今年秋季學期,六所獲批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完成招生工作后,園區師生數量將達兩千人次左右。
已建成的共享圖書館臨海而立,一旁藍白相間的體育場遙映湖面的粼粼波光。“待到九月開學,我們的共享圖書館就可以正式投用了。”黎安國際教育園區管理局副局長王臨平說,除了公共教學樓、體育場所和學生宿舍等共享的校園公共基礎設施外,入駐高校可根據各自辦學需要和學科特色建設專享樓,風格各異的教學樓亦成園區的一道風景線。
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簡稱“海南比科大”)是中國境內的第一所境外高等教育機構在海南自貿港設立的實施理工類專業的大學,也是德國公辦高校首個在中國大陸獨立創辦的高等教育機構。該校永久辦學地址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經濟開發區,目前在黎安國際教育園區過渡期辦學。
海南比科大項目籌備組負責人Frauke Dittmann介紹,今年該校首次面向中國12個省份計劃招收本科生共140名,首批招生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未來計劃打造為一所國際大學,讓東南亞國家及德國的留學生也來到海南學習課程。
北京郵電大學瑪麗女王海南學院去年秋季學期首批招生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今年秋季學期計劃招收150人,新增招生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該校黨政辦公室主任康曉說,一年來,學院積極探索中英課程共建,中英雙方任課教師共商共享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并依托園區資源優勢,共享園區大師課,探索高校間師資共享、學分互認。
“基于物理空間的共享,園區將眾多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集聚在一起,使得各學校頂尖的師資和課程等資源共享成為可能,實現學科優勢互補。”鄒文濤表示,相較出國留學,中國學子在海南接受國際教育的費用更低。
同時,園區入駐高校國際化的特點成為吸引國際留學生的重要因素。鄒文濤說,海南自貿港2025年封關運作后將在人員進出等方面實現自由便利,這將為外籍學生留學海南創造有利條件。(完)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