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嚴明會
在地產界,泛海系創始人盧志強曾被稱為第二個李嘉誠。創業30多年來,盧志強一手創辦了龐大的泛海帝國,涉足地產、金融、綜合投資、能源等多個領域。
(相關資料圖)
時過境遷,現年71歲的盧志強,正在為拯救泛海而努力。據說,泛海系產品爆雷后,盧志強曾親自帶頭主抓善后工作。
受整體大環境影響,2022年末,泛海控股的凈資產錄得負值,5月初,泛海控股“披星戴帽”,變為“*ST泛海”。隨后而來,股價也有所下跌。
截至今年4月28日,泛海控股股票收盤價連續11個交易日低于1元每股。在面值退市的焦灼時刻,盧志強緊急出手。資產出售,增持,成為其主要動作。
6月26日,泛海控股披露夏威夷項目債務的進展情況。幾天前,泛海夏威夷度假村有限公司與TowerLuxury Hotels,LLC簽訂了買賣協議,前者將位于美國夏威夷州的物業出售給后者,交易價格為1.34億美元。
這是眾多出售中的一筆。為了緩解流動性壓力,泛海控股旗下多處優質資產被出售。
這兩年來,泛海先后出售武漢泛海創業中心和武漢中央商務區的一宗土地,將旗下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以13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黑石,處置泛海釣魚臺酒店、浙江民生金融中心的部分股份。
今年3月,泛海控股將其持有的民生證券34.71億股股權(約占總股本30.3%)拍賣,起拍價58.65億元,折合每股1.69元。在歷經3位買家輪番出價162次后,由無錫市國資委實控的無錫市國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拍下,成交價91.05億元,溢價率55%。此后,泛海控股所持民生證券股份將下降至8396.73萬股,對應持股比例不足1%。
在持續變現資產,穩住流動性的同時,泛海控股控股股東及管理層也在二級市場為其注入信心,持續增持。
5月5日,泛海控股的控股股東中國泛海宣布擬通過一致行動人通海置業、華馨資本各增持2500萬元-5000萬元。增持計劃在5天后變更為:中國泛海增持4000萬元-8000萬元,華馨資本、通海置業各增持500萬元-1000萬元。合計增持金額仍為5000萬元-10000萬元。
通海置業、華馨資本均為通海投資旗下全資子公司,后者為通海控股旗下間接全資子公司,盧志強個人持有通海投資77.14%股份。中國泛海背后的實控人也為盧志強。
與此同時,泛海控股的高管開始增持自家股票。計劃增持主體為欒先舟、劉國升、臧煒、潘瑞平、李書孝、趙英偉、馮壯勇、羅成等8人,均為公司董事、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
其中,董事長欒先舟增持599.88萬股,副董事長、總裁兼財務總監劉國升增持599.88萬股,臧煒等6人各增持近250萬股,合計增持股份2699.52萬股,增持金額2498.61萬元。
官方的說辭是:控股股東一致行動人及其高管們,均基于對泛海控股資產價值的高度認可和未來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為支持其相關工作開展,同時為增強廣大投資者信心,計劃開展本次增持。
增持的利好消息下,泛海控股股價從0.77元/股上升至1.01元/股。但截至2023年6月21日,其股票收盤價又連續多個交易日低于1元/股。6月27日,泛海控股收盤價報0.98元/股,漲2.08%。
泛海控股的護盤行動還在持續,6月2日晚,*ST泛海公告稱,控股股東中國泛海將繼續增持公司股份,計劃自2023年6月5日起3個月內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計劃增持金額為5000萬元-1億元。
在保住上市地位的同時,資金是泛海首要解決的問題。泛海表示,今年將努力促成解決公司債務風險的整體方案,系統性化解債務風險,主要做法包括努力尋找引入戰略投資者,加快存量資產抵債及處置步伐等。
在4月,法院正式受理泛海的預重整。5月底,*ST泛海的預重整工作迎來重要進展,北京市一中院指定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作為泛海控股預重整期間的臨時管理人,并開展預重整債權申報。
目前,已有部分投資人表達了在重整框架下的投資意愿。如果重整順利,泛海不僅能通過重整計劃有效化解公司債務負擔,實現凈資產扭正,從而消除退市風險。
在債務展期上,近日,泛海控股一筆于5月到期的1.34億美元債順利延期至2023年9月23日前兌付。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