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股票 > 正文

    美專家指出:西方應在太陽能領域與中國合作 全球快資訊


    【資料圖】

    參考消息網6月26日報道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22日發表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撰寫的文章,題為《中國在太陽能領域的主導地位讓西方面臨艱難選擇》,編譯如下: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2023年全球太陽能生產支出將有史以來首次超過石油生產支出。前者將為3800億美元,后者將為3700億美元。

    今年全球在太陽能電池板上的開支將超出在石油上的開支,其中絕大部分太陽能板將來自一個國家——中國。國際能源署指出,中國生產了全球85%的太陽能電池、88%的太陽能級多晶硅以及97%的構成太陽能電池核心的硅錠和硅片。

    中國非常迅速地占據了太陽能領域的主導地位。2005年,歐洲人主導著這場競賽,德國占全球太陽能制造業的五分之一。到2010年,雖然全球每10塊太陽能板中有8塊是在歐洲安裝,但它只生產了其中一塊。今年,全球每10塊太陽能板中,中國將生產8塊,并將其中5塊并入它的電網。僅在2023年,中國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就將超過自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人購買第一批太陽能板以來美國所安裝的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

    推動中國在這一領域取得成功的因素正是使中國成為無可爭議的世界制造工廠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快速的監管審批、較低的勞動力成本、無與倫比的供應商網絡以及快速增長的國內需求。

    很多西方國家都承諾到2030年實現排放量減半、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削減的排放量絕大部分將不得不來自從碳氫化合物到太陽能的轉變。

    但殘酷的事實是,在太陽能領域,正如在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其他綠色技術領域,西方的綠色未來將亮起紅燈。

    要依賴一個被歐盟宣稱為“系統性挑戰”、被美國視為主要對手的國家是令人不安的。然而,更大的事實是,歐洲人、美國人和中國人都生活在同一個小小的星球上。

    為了確保本國民眾的生存,西方國家的領導人必須找到在競爭的同時進行合作的方式。

    6月17日,在陽光中科(福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高效太陽能電池車間工作。(新華社發)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