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榜樣是具體形象的,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資料圖片)
2、兒童對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模仿是他們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
3、生動的榜樣、活的范例比語言的議論更容易使兒童信服,能產生最直接的、最具體的影響,留下深刻的印象。
4、榜樣可以把抽象的道德認識具體化、形象化,可以啟發兒童主動按道德行為準則行事,使兒童經常用榜樣來對照自己,主動克制自己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并克服自身的缺點。
5、教育者的以身作則是兒童直接學習的最好榜樣。
6、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第一榜樣,對于兒童品德行為有著重要影響。
7、而在兒童心目中,教師是最有權威的人,他們將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8、教師對人的態度、行為習慣和品德等對兒童有著深刻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9、所以,教師要時時處處用實際行動來影響兒童,發揮榜樣的作用。
10、身教勝于言教這一教育原則在學前教育中更為重要。
11、形容榜樣的句子:何妨云影雜,榜樣自天成。
12、—— 宋代:張镃 《桂隱紀詠·俯鏡亭》釋義:不要被雜亂的云的影像影響,榜樣就是才德完美自然的。
13、2、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14、——清代: 鄭燮 《新竹》釋義:新生的竹子能夠超過舊有的竹子,完全是憑仗老竹的催生與滋養。
15、龍孫:竹筍的別稱。
16、鳳池:鳳凰池,古時指宰相衙門所在地,這里指周圍生長竹子的池塘。
17、3、曾三顏四,禹寸陶分 。
18、——清代:鄭板橋《鄭板橋書法集》釋義:像曾參一樣“每日三省己身”,像顏回一樣“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像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陰,像學者陶侃珍惜每一分時光。
19、雖只有八個字,卻用了四個典故。
20、上聯的“曾三”源出《論語·學而》,“顏四”指顏淵的四非,下聯“禹寸”指大禹珍惜每一寸光陰。
21、,陶分”指示晉征西大將軍陶侃。
22、4、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
23、——元代:脫脫《宋史·宋庠傳附宋祁》釋義:自身不作表率,別人就不會服從;不以自身為先,別人就不能相信你。
24、5、“故日:‘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5、’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
26、——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第五倫傳》釋義:身體力行,別人就會聽從;只說不做,別人就會不聽。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