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實踐性課程論的代表人物是施瓦布。
2、施瓦布(1909—1988)是美國著名的課程論專家和生物學家,他曾經是泰勒的學生,參加過結構主義課程改革運動。
3、但是結構主義課程改革運動遭遇到挫折后,施瓦布針對以理論模式、目標模式為代表的傳統課程理論進行了反思,提出了傳統課程的弊端:他認為過去的課程研究注重“理論的”,不切實際,太抽象,概括化,而課程理論應當是實踐的取向,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
4、2、傳統的課程只根據學生的學習目標衡量課程的成敗,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課程是一個動態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忽略了對課程實踐過程的評價。
5、3、傳統模式在目標、理論的指導下,課程的開發、實施、評價具有很強的一般性、普遍性,過于籠統,不具有針對性、個性化,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一樣的,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學生個性化和創造性的培養。
6、施瓦布的主要著作:《實踐:課程的語言》《實踐2:折中的藝術》《實踐3:課程的轉化》《實踐4:課程教授要做的事情》。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