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股票 > 正文

    直擊比亞迪股東大會:汽車業進入淘汰賽 王傳福直言“有核心技術企業才能活下來”

    6月8日,比亞迪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在深圳市坪山區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會議室如期舉行。


    (資料圖)

    當天,一百多名股東親臨大會現場,甚至有股東專程從杭州趕來參會,也有持續關注比亞迪、購買港股多年的“迪粉”。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身著藍色襯衫、黑色西褲低調亮相,攜一眾董事會成員與現場股東展開交流。

    不久前,比亞迪剛剛發布了5 月銷售數據,當月,比亞迪新車銷售 240220 輛,同比增長 109.4%,打破了去年 12 月份23.52 萬輛的銷售記錄,創下月度歷史新高。總的來看,比亞迪今年 1-5 月份累計銷量已經突破百萬輛關口,達 1002591 輛,累計同比增長 97.63%。

    然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內卷也在持續加劇。

    王傳福坦言,汽車行業已進入淘汰賽,處于供大于求階段,“新能源汽車變革是一場技術革命,有核心技術企業才能活下來,如果只是簡單拼裝,活下來的概率很小”。

    在這場汽車行業的革命中,王傳福認為,快速決策機制是比亞迪的重要優勢之一,目前比亞迪核心決策層均為“創始團隊”,“我們親力親為,再苦再累也要完成革命,親自指揮參與重大決策的判斷,等革命期結束后再充分授權”。

    談“價格戰”:“三大優勢”助力競爭突圍

    隨著需求不振與補貼退坡,2023年新能源車企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比亞迪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1201.73 億元,和凈利潤 41.3 億元,同比雖然維持了較高的增速(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79.83%,凈利潤同比增長 410.89%),但環比 2022 年四季度則有所下滑。

    今年以來,在特斯拉的帶動之下,新能源車企價格戰加劇,國內包括蔚來、小鵬在內十余家車企先后降價。面對如此殘酷的淘汰賽,車企該如何存活?王傳福認為,企業制勝需要具備以下三種能力。

    首先具備核心技術。看他看來,汽車行業的革命本質上是一場技術的革命,在淘汰賽中,有核心技術企業才能活下來,如果只是簡單拼裝,活下來的概率很小。其次是精準的戰略方向,行業機遇窗口期只有3-5年,車型、技術路線選擇非常重要,只有戰略上的引領,每一個路線方向都比較準確,才能在與競爭對手們的比拼中存活下來。

    最后是要有快速決策機制。汽車企業往往體量大、決策機制漫長,但是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市場即戰場,革命到后期,可預知性非常低,這時候有些車企會崩盤,需要企業快速決策。

    在王傳福看來,未來3-5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將發生大變革,目前變革速度正在加快,到后期將進一步加速,而且往往超預期。對比亞迪而言,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并迎來戰略機遇期,比亞迪將利用現有產業鏈優勢、成本優勢、技術優勢、產品優勢,進一步優化品牌形象,帶領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向全球。

    從去年開始,比亞迪便大力擴展各個地區產能,目前已基本解決供需平衡問題,“目前公司產能,還有各個零部件產出,可以滿足未來市場需求。同時,公司已做好充分的準備,滿足未來海外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

    對于當前行業的價格戰,王傳福表示,不競爭就不會有創新,更不會有繁榮,有壓力才會有動力,“比亞迪的規模化優勢、品牌優勢、技術優勢,將助力比亞迪在未來競爭中優于同行,比亞迪有信心在未來3-5年獲得更高市場份額”。

    聊“趨勢”:“能量密度”不再是第一位

    除了當前市場問題外,作為行業的“領軍人物”,王傳福也多次被股東提問關于電動汽車的未來發展趨勢。

    其中,在電池技術發展方向上,王傳福透露,當前市場對于電池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能量密度不再是客戶的第一需求。

    “除了出租車之外,一般日常使用的私人車輛,不管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平均一年的使用里程均在12000公里。以前電動車續航里程在300公里的時候,能量密度是最重要指標;但當續航里程達到 500 公里、600 公里的時候,和燃油車一箱油一樣里程,電池能量密度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了,隨著充電站的普及以及我們對里程焦慮的減少,最重要的指標可能會變成安全和性價比。”王傳福進一步指出。

    在其看來,隨著電動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最終要搶占燃油車的市場,而要想獲得更多燃油車的份額,首先是抗衡價值成本,“隨著整車的發展,市場需求會更加理性,誰能提供更安全的電池,誰提供更高的性價比方案,誰的方向就可能是正確的。”

    同時,王傳福指出,“換電”不會是未來新能源車的主流方向,因為“換電”要考慮結構設置、成本處理、設計標準化等問題,隨著電池能量密度提升,乘用車領域“換電”沒有關鍵必要性,但在重卡等特殊領域可能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逐漸成熟,比亞迪對新能源車保險行業的布局,也引發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

    今年 5 月,銀保監會發文稱,同意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下稱“比亞迪汽車工業”)受讓易安財險10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100%。隨后,“易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名稱獲批變更為“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比亞迪現任副總裁兼財務總監周亞琳擔任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

    股東大會現場,王傳福回應指出,比亞迪進入新能源汽車保險行業,將利用技術、銷售、用戶等方面的積累,在費用節儉、科學理賠等方面賦能新能源汽車保險行業。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