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于 電影《芳華》上映 5天票房已經超4億元的知識大家了解嗎?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電影《芳華》上映 5天票房已經超4億元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股城網注:電影《芳華》上映5天。截至發稿,《芳華》票房已經達到了4.11億。此前,王中磊表示,就單部影片看,《芳華》有望實現10億級票房。
【資料圖】
20年前,馮小剛用一部《甲方乙方》開啟了中國賀歲片的先河。隨后,《不見不散》、《沒完沒了》、《一聲嘆息》、《大腕》、《手機》、《天下無賊》、《私人訂制》等笑中帶淚的“馮氏喜劇”,成了賀歲檔的經典。
20年后的今天,馮小剛的《芳華》陰差陽錯地重回自己開創的“陣地”,但它的氣質卻與曾經的馮氏賀歲片截然不同。近日,馮小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自己“和大部分導演走了一條相反的路”,“他們拍文藝片的時候我拍賀歲片的,在我商業片達成品牌的時候,我就開始從里面抽身出來,拍了很多并不迎合市場的電影。”
但令人意外的是,恰恰是這部“并不迎合市場的電影”在市場上名利雙收。
截至今天(12月19日)上午16:30分,延期到12月15日才上映的“國慶檔”電影《芳華》票房已經達到了4.11億。
而在豆瓣上,《芳華》的評分達到了7.9分,是馮小剛近幾年得分最高的電影。
雖然馮小剛表示不迎合市場,但壓在馮小剛頭上的業績考核壓力卻是實實在在的。因為2015年,馮小剛和華誼兄弟簽下了業績對賭協議,東陽美拉在2017年須實現1.15億元的凈利潤,沒有達到的部分就要馮小剛自己掏腰包。作為今年馮小剛唯一一部電影,《芳華》從“國慶檔”延期到“賀歲檔”,而今年只剩十多天,《芳華》的票房如何,對馮小剛全年的KPI至關重要。
馮小剛今年須完成1.15億凈利潤
去年11月,因為《我不是潘金蓮》在萬達院線排片少,馮小剛和王思聰在微博上“懟”了起來。為什么馮小剛如此在意排片量?原來,馮小剛與華誼兄弟簽了業績對賭協議,完不成業績,就要自己掏腰包。
2015年11月19日,馮小剛的公司東陽美拉在與華誼兄弟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當時馮小剛持有東陽美拉99%股權,陸國強持有1%。華誼兄弟一次性支付了10.5億元收購了東陽美拉70%的股權,其中包括馮小剛69%的股權,陸國強1%的股權,馮小剛套現10.35億元。要知道,馮小剛光靠拍電影賺錢可沒那么快,從1997年至2008年他拍了《甲方乙方》《手機》《天下無賊》《夜宴》《非誠勿擾》等9部商業片,總票房才過10億元。
華誼兄弟此舉是為了綁定馮小剛,儲備電影核心資源。而東陽美拉也簽下了自股權轉讓完成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的業績承諾。其中2016年度承諾經審計后凈利潤不低于1億元,自2017年度起,每個年度的業績目標在上一個年度承諾的凈利潤目標基礎上增長15%。馮小剛的“賭債”并不輕松,5年承諾的凈利潤總額為6.74億元,2017年度要完成凈利潤1.15億元。
據華誼兄弟2016年年報,東陽美拉經審計稅后凈利潤為1.02億元,達到了業績承諾。
但2017年對馮小剛來說壓力陡增,不僅因為凈利潤目標上浮了15%,而且2017年上半年,東陽美拉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營業收入3467.4萬元,凈利潤2748.1萬元。這意味著,2017年下半年,東陽美拉要做出8752萬元的凈利潤才能完成業績對賭。
《芳華》能否填滿8752萬的缺口
此前有媒體報道,馮小剛需要憑借《芳華》為東陽美拉賺得1.15億元的凈利潤。事實上,這種說法并不準確。因為,根據華誼兄弟2017年半年報,東陽美拉上半年已經完成了2748.1萬元的凈利潤,只剩8752萬元的“缺口”。
東陽美拉是馮小剛個人的公司,目前電影作品仍是東陽美拉主要的收入來源。2017年馮小剛只有一部公映的電影《芳華》,而且《芳華》并不是純商業類型的電影,帶著一些文藝氣質,它又能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錄得多少票房?
今年9月,華誼兄弟CEO王中磊對《芳華》票房做了預期:
我們計算過,馮小剛導演自己固定的觀眾人群可以達到4億票房,然后現在還有軍人和退伍軍人,他們在消費能力的人數是150萬人次。
按電影平均票價35元每張,上述預估《芳華》的基礎票房在4.5億左右,這與馮小剛去年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差不多。
《芳華》的主出品方有六家,分別為東陽美拉、華誼兄弟、愛奇藝、耀萊影視、北京文化、八一電影制片廠。公開信息顯示,《芳華》制片成本1.3億元,若《芳華》票房5億元的話,那么制片方利潤4000萬元左右。
若東陽美拉完全依靠《芳華》一部電影的票房收益完成業績承諾,以投資份額60%~70%計算,那么《芳華》需要約8.8~8.2億元票房成績。
但從目前票房看,上映僅僅不到5天,《芳華》就獲得了超過4億票房,而且,據《中國證券報》報道,15日《芳華》上映時,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表示,就單部影片看,《芳華》有望實現10億級票房。
看來,華誼兄弟方面對這部影片胸有成竹。
完成業績不只靠《芳華》
不過,東陽美拉目前并非完全依靠馮小剛一部電影的收益來做利潤。今年10月27日,華誼兄弟發布了一份更新版的2015年年度報告,報告中稱:
2015年,東陽美拉收入來源于業務廣告、參加綜藝節目及導演服務。
“業績目標”對應的稅后凈利潤包括馮小剛為東陽美拉提供或帶來的、以東陽美拉名義取得的馮小剛作為編劇、導演、監制、制片、演員、廣告代言人等業務產生的利潤。
而在華誼兄弟2016年財報中,并沒有這句話。而每經小編發現,馮小剛目前的電視廣告主要有某白酒品牌、某手機品牌、以及某汽車品牌。
此外,據華誼兄弟2017年半年報,東陽美拉還有藝人經紀和綜藝節目業務,其制定了新人導演計劃,培養新一代導演,簽下部分藝人經紀合約;同時參與《情感搶險隊》、《美少年學社》等綜藝節目,多元化發展前景良好。每經小編注意,《美少年學社》已經在優酷播出,目前總播放量1.6億,應該能為東陽美拉創收。
此外,每經小編注意到,馮小剛在海口還有電影IP相關的實景娛樂品牌,上述部分收入到底能有多少,還是個謎。
《芳華》背后多方資本
華誼兄弟提供的資料顯示,《芳華》的制片方包括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馮小剛本人及華誼兄弟持股)、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愛奇藝影業(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耀萊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文投控股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八一電影制片廠出品,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大地時代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英雄互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峨眉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阿里巴巴影業有限公司、東陽向上影業有限公司、東海旭日影業有限公司、上海東方娛樂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等15家公司。
《芳華》的發行方則包括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華影天下(天津)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等3家公司。
據梳理,《芳華》主要涉及了3家A股公司:華誼兄弟、北京文化、文投控股。這3家公司近年合作非常緊密,此前還曾合作《我不是潘金蓮》,大有“鐵三角”之勢。
早在去年10月,北京文化就公告曝光,擬1000萬元參投《芳華》。彼時《我不是潘金蓮》還未上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