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中介作為保險銷售的重要渠道,近年來,也在變革中謀求發展。
首先,數字化之變。2021年1月,銀保監會印發《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工作監管辦法》,從信息化治理、信息系統建設、信息安全機制、分支機構管理等方面對保險中介機構信息化工作提出要求。時過一年半,保險中介信息化改造如何了?
力碼科技聯合創始人馬經緯表示,保險中介機構是鏈接保險產品和用戶的“最后一公里”,在整個保險生態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介機構信息化改革的穩步推進,一方面改變了用戶傳統的“觸險”方式,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新工具,多維度挖掘和分析用戶行為、準確預測潛在需求、進而實現精準的營銷;另一方面,中介機構合規經營水平、信息化建設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整個保險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為保險業務與信息技術更深層次的融合奠定基礎、提供保障,從而帶來營銷模式、服務模式、運營模式、競爭模式的深度變革。“中介行業的整體信息化水平取得了明顯的進展,行業發展逐漸步入專業化、精細化、多元化的階段”。
馬經緯介紹,以力碼科技為例,力碼科技的成長貫穿了保險業數字化的演變歷程。隨著行業從高速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依托長期以來的數據積累和對整個保險行業及其上下游價值鏈、底層技術架構有著深厚的認知與了解,力碼科技積極布局保險新基建,打造“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實現保險業務全流程的模塊化、標準化,滿足復雜的前臺業務場景需要,從而提升保險中介機構的展業效率和服務質量。
其次,模式之變。近年來,多地發布對于發展管理型保險中介的有關政策,透露什么信號?馬經緯表示,管理型保險中介是保險中介機構高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本質在于專業分工,系統互補,發揮高水平中介機構在產品推廣、銷售服務、數據采集分析等領域的優勢,符合并進一步強化保險行業產銷分離的趨勢,對于促進行業實現專業化、精細化、市場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管理型保險中介的發展需要堅持市場化導向、能力優先以及合規為本的原則,既依賴于保險中介機構的綜合發展水平(業務能力、系統能力、數據能力等),也會受到所在區域保險市場成熟與否(保險業務從業人員的以及保險用戶的保險知識、風控意識)的制約,其影響往往存在著一體兩面的情況:配套發展到位,監管有序,則有利于中小中介機構的管控,同時幫助解決部分(中小)保險公司階段性發展難題;反之則會出現惡意欺詐、騙保騙賠、違規套利等風險聚集情況,不利于監管機構的管理,導致保險市場的無序。”馬經緯說。
最后,數量之變。截至2019年末,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669家,同比減少19家;截至2020年末,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639家,同比減少30家;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國共有2610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為何保險中介數量不增反降?馬經緯表示,隨著監管趨嚴、準入門檻提高,部分中小保險中介機構合規經營水平低、風險防范能力差等缺陷逐步暴露,加之其傳統業務能力(人海戰術)在互聯網模式沖擊下的快速下滑,面臨“合規+業務”的雙重壓力,導致很多保險中介機構被淘汰或整合。可以預見,隨著信息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保險中介行業分化發展將日趨明顯。
談及未來保險中介發展,馬經緯表示,從用戶端來看,未來保險中介行業集中度上升,頭部效應顯現。保險中介機構將日趨專業化、精細化,進一步提質增效。具體來看,一方面保險代理人拓客展業的效率將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將拓展更多符合客戶利益的投資理財、養老金規劃等業務需求,實現代理人隊伍的專業化轉型。從機構端來看,隨著技術能力的提升和用戶數據的積累,保險中介機構可能在于保險公司的合作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